随着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风电场开工建设、投入运行。有研究发现,风电场已经成为保护鸟类空域生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威胁鸟类生存。
适合建风电场的地方很多为鸟类迁徙通道。鸟有借风势飞行的习性,鸟类迁徙经停区多为自然半自然区域,有建风电的场地潜力。部分已建、在建和拟建风电场,和鸟类迁徙通道高度重合。
风电场最大机组的风轮直径可达260米,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单机年输出电能可达6200万度。风电机叶片高速运行会扰动空气,围绕机组形成负压区或漩涡,对飞行中的鸟儿有吸引作用,可能导致鸟儿与体量大、速度快的叶片相撞掉落死亡。据报道,美国平均每年约有10万—40万只鸟类死于运行中的风电机。德国调查“阿尔法文图斯”海上风电场发现,风电场鸟类丰度比风电场外低了75%—92%。此外,高压输电线路层层叠叠,对鸟儿飞行也造成了影响。
在保护鸟类空域生境上,我国已经陆续采取了一些举措。如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迁徙猛禽,拆除了4座岛上的80台风电机;辽宁法库县曾叫停建在白鹤等鸟类重要迁徙地的风电场项目;云南大山包自然保护区为了黑颈鹤迁徙安全,将电线改道、光缆入地。但总体上看,我国还没有形成系统化保护鸟类空域生境的举措,重视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更重视对鸟类地面生境的保护。在笔者看来,保护鸟类空域生境要放在和保护地面生境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实现地—空生境一体化核查评价、一体化保护管理。有关鸟类保护的工作调研、宣传报道也应当向空域生境拓展,既要发现问题,也要发掘好的做法经验,从而营造保护鸟类空域生境的浓厚氛围,促进鸟类空域生境保护的主流化。
有媒体报道,我国某家能源企业在风电项目中采取多种措施改善鸟类空域生境,大大提升了鸟类保护的有效性。比如,在风电场安装监控和鸟类提醒、警报设备;进行持续性监测,根据实时监测到的鸟种类、距离、飞行轨迹,判断相撞危险以启动警报设备或定期停机,规避鸟撞风险等。希望越来越多的风电企业能够提高保护鸟类生境的意识,采取更多有效措施,为鸟类的生存提供安全保障。
编辑: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