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让青山绿水 流金淌银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4-12-24 08:54:22 浏览()次

曾经洪涝频发,如今“流金淌银”,木兰溪的综合治理,演绎了“点水成金”的故事。

在“变害为利、造福人民”治理理念的指引下,多年来,莆田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不仅绘就了壮美的生态“新画卷”,更为这座城市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内涵与动力,木兰溪流域成为全国首个以流域命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从“水患之河”到“安全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曾经让莆田人民世世代代又敬又畏的木兰溪,何以实现从水患“洼地”到发展“高地”的华丽蜕变?近日,记者走进莆田进行了探访。

为民治水,根治千年水患

“以前每年的6—8月,我们都过得心惊胆战,洪水一来,田地里的庄稼就全没了,房屋倒塌损毁也是常有的事;只要一提起我们这个地方,外地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站在玉湖新城的高处远眺,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张镇村75岁的彭金芳老人充满感慨。

“你看,现在我们都搬进了高楼大平层,不管是刮台风,还是发洪水,一点都不用怕了。”顺着彭金芳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不远处高楼错落有致、矗立于玉湖之畔。

作为福建省的“五江一溪”之一,木兰溪曾一度让当地人既爱又惧。

干流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占莆田市土地面积的45.8%,覆盖全市80%以上的常住人口,是莆田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但与此同时,它也曾是一条水患频发、令百姓寝不安席的河流。受制于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游一下大雨,下游就极易在海潮、台风等外力作用下,发生洪涝灾害,年年有小灾、四年一中灾、十年一大灾,成为当时木兰溪流域真实写照。

1999年12月27日,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工,拉开了木兰溪综合治理的序幕。经过多年接续努力,2012年木兰陂以下河道的堤防全线闭合,洪水实现归槽,结束了莆田市作为“福建省唯一一座主城区河段不设堤防的设区市”历史。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莆田市将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为8.64公里,采用“改道不改水”的方式,最大限度保留原始河道,形成城市内湖——玉湖,提升城区的蓄洪能力和生态内涵。

以玉湖为中心,莆田市启动全市有史以来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依势开发建设玉湖新城。“改造建设彻底解决了木兰溪下游周边9个城中村、1万多名群众长期生活在低洼易涝地带的‘心头之患’。”荔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玉湖新城改造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曾向阳说。

久久为功,保护流域生态

行走在仙游县西苑乡的笔架山,绿意葱茏的群山之间,木兰溪从这里的一汪清泉开始、汇水成溪,一路奔流入海。

“2023年至今,木兰溪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为历年最好水平。”莆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龙贤介绍。

良好生态环境不仅是大自然的神圣赋予,更凝聚着莆田市在推进木兰溪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决心与汗水。

事实上,与许多地区一样,木兰溪也曾一度面临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加速聚集等衍生出的环境问题。作为贯穿全境,并在境内独流入海的河流,对于莆田来说,做好木兰溪综合治理,重要性不言而喻。

把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作为重要的责任与担当,莆田市印发实施《木兰溪流域系统治理规划》,把全流域治理拓展到全域城市来规划建设,以木兰溪治理统揽美丽莆田建设。针对性实施流域治理提升、污水管网建设两个“三年行动”,扎实推动流域水质持续改善。

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建立木兰溪系统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纪委监委、生态环境等单位定期会商突出水环境问题,协调推进问题整改;聚焦污水收集率、流域水质等关键指标,量化工作考评考核,推动属地及相关部门“真抓实干”。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在木兰溪上游设立180平方公里的木兰溪源自然保护区,常态护林生态养水;在下游开展水生态修复与治理,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在入海口实施蓝色海湾整治项目,以红树林湿地修复、黑脸琵鹭栖息地修复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空间。

以“数字木兰溪”建设为抓手,构建多维度一体化大感知平台,通过水质在线监测和部门、属地的联动处置,实现数字孪生、智慧管水。

“同时,我们坚决摒弃‘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思维,5年来,环评领域共否决化工、印染等‘两高一低’项目16个,总投资金额9亿元。”莆田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国英说。

以水为源,释放生态红利

虽已冬日,泗华郊野公园依旧绿意浓浓、生机盎然,人们支起帐篷、席地而坐,尽情享受着冬日的暖阳;碧如翡翠的泗华溪中,不少冬泳爱好者在尽情畅游。

“变”,是这些年来许多莆田人最大的感触,溪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生活也变得更好了。

从单一的防洪保安,到防洪保安、生态治理和文化景观“三位一体”,再到全流域系统治理,生态红利正惠及莆田千家万户、各行各业。

群众的环境获得感越来越强,曾经年年为洪涝担惊受怕的莆田人,如今舒展开了眉眼,尽情地享受着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带来的惬意,结合水环境治理建设的一批公园,正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饮用水安全的“阀门”越拧越紧,通过构筑保护、治理、修复、法律“四道防线”,不仅增强了东圳水库的调洪蓄洪能力,也守好了150万人的“大水缸”。莆田东圳水库管理局局长郑国海告诉记者,如今,水库水质已由原来的 Ⅲ 类,提升到现在的Ⅱ类。

绿水青山守好了,“金山银山”自然也不会远。

在莆田的“生态绿心”,水上巴士穿越于“荔林水乡”,将文化与旅游、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和,一条集运输、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黄金通道正在形成。

从10家企业到465家企业,曾经因地势低洼,鲜有企业入驻的华林经济开发区,如今也迎来了“春天”。“现在水患没有了,我们甩开膀子一心抓生产,企业曾多年位居城厢区纳税第一名”园区郭氏鞋业厂长赵庆宗说。

千年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接续推进的木兰溪综合治理,不仅治出了莆田市生态环境的高颜值、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民众生活的高品质,更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