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首次提出“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是党中央经略江河的重大战略部署。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导致我国各地水资源分布不均。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水旱灾害多发频发。历代有作为的治理者几乎都把治水作为施政的重点,甚至将其列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中华文明数千年传承有序、不断发展,与历代重视和加强水患治理、兴修水利密不可分。历史的经验教训也一再证明:要想国泰民安、岁稔年丰,必须善于治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起点的江都水利枢纽,到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从长江三峡大坝到淮河王家坝闸……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国家水网重点水利工程,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家水网规划建设,要求“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新时代治水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3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将“安全可靠”作为国家水网的建设要求,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为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现代水网确定了时间表。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水网主网区湖北明确提出“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是对我国现代水网建设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安全是根本要求,韧性则关乎长远,建设安全韧性的现代水网是提高国家水网抗风险能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用水安全和永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建设现代水网,重在筑牢水网安全之基、夯实水网韧性之本。为什么数千年来,人们不断治水,又不断遭受水患威胁?为什么长江、黄河以及大大小小的河流不断治理、不断反复?除了天灾难测,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水网不成体系,抗风险能力弱,经常陷入被动治理的困局。作为与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并列的现代社会四大基础性网络之一,国家水网是一张综合体系之网。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意味着当下我们要建设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网,而是更加安全可靠、能管长远、能抗风险、可持续的长治久安之网。
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需要我们以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江河湖泊为基础,以南水北调工程为重点,科学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锚定国家水网的“纲”;同时,加快国家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与区域重要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互联互通,推进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和引调排水工程建设,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格,编织国家水网的“目”;还需加快推进控制性调蓄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强流域水工程的联合调度,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拧紧国家水网的“结”。
构建现代水网,需要提升水网高效智能运行水平。科技赋能、科学治水是新时代经略江河、建成现代水网的重要保证。从数字化技术在长江、黄河治理中的广泛应用,到智能建造对“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的高效赋能,再到数字孪生水网在全国七大流域重点工程中的先行先试建设,前沿科技的加持大大提高了水网高效智能运行效率和运行水平,让我们看到了不断增强国家水网运行质效的大势所趋——向科学技术要进步,向数字智能要提升。未来,应充分发挥数字孪生水网等技术优势,实现水网运行状态全天候、全天时、24小时在线监控,通过水网智能治理找到最优调度方案,努力实现国家水网运行调度的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和安全性。
“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到2035年建成国家水网,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完整准确全面理解“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保安全、管长远、抗风险、成体系上下苦功夫,上下齐心、全力以赴、苦干实干,共同绘就水利兴、水网强的美好画卷。
作者王明龙系北方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研究员、肖述剑系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