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校园主干道上,几棵“穿”着毛衣的树格外引人注目。下课的学生第一件事就是过来和它们拍照,其中一棵“穿”着“要抱抱”毛衣的树尤其受到学生的青睐。
“这几棵树已经成为‘打卡点’了,甚至上海的朋友都听说了。”北外物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泽鹏是给树“穿”毛衣的策划人之一。“冬天校园里颜色比较单调,给树‘穿’毛衣主要是为了能给校园增添一些色彩。”他说。虽然只有8棵树“穿”上了毛衣,但是这8件毛衣凝结了很多人和故事。
“为了实现劳动育人、环境育人的目标,北外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了后勤劳动实践课,其中包含校园景观设计布置。一些学生和北外向树环保社的同学给我们提供了毛衣的设计灵感。同时我们学校离退休工作处有几位老教师组成了手工编织坊,我们联系到她们,为我们编织了其中4件。”北外后勤与基建处常务副处长刘刚介绍,编织坊的老师平均年龄78岁,最大的已经87岁。
北外有一支“爱猫小分队”,照看着北外校园及附近的流浪猫。前不久,校内的流浪猫“贝拉”不慎从高楼坠落“返回了‘喵’星”,张泽鹏就把“贝拉”的形象设计到其中一棵树的“毛衣”上,以示纪念。
编织着用多国语言“你好北外”的毛衣、挂满北外形象IP“鹦鹉学长”的毛衣......都给清冷的冬季校园增添了色彩和暖意。刘刚曾见到学生对这些“毛衣”的爱护,“‘鹦鹉学长’是挂在树上的,有人想要触碰的时候,学生会劝解对方不要碰。”张泽鹏感慨道:“好的校园环境是会影响人的。”
给树“穿”毛衣其实是北外打造“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的系列策划之一。
绿化队的队长郭彦青被刘刚称为“全能队长”,他在北外已经工作了29年。绿化队有12个工作人员,维护着校园里的6000多株植物和其他绿植,“我们校园的树木覆盖率达到85%。”郭彦青说。在日常的校园绿化工作中,他们有时会在校园内捡到一些别人扔掉的家具、装饰品等。看着这些废弃品,张泽鹏和郭彦青开始思考如何实现再利用。多次交流后,“微景观”成为他们装点校园的着力点,捡来的废弃品和绿化修剪的零散枝丫成为了微景观的原料。在郭彦青手里,受损鱼缸用木板修补一下,同绿植一起变成“废土风”微景观;破损床板拼接成框,摆上绿植就变成一幅“画”,一个学生联系到张泽鹏,想在画框上喷一句话。“是俄语‘我会拥抱你,但我只是一段文字’的意思。”郭彦青说。
他们通常不会提前策划绿化主题,而是根据四季变换和植物生长特点进行布置。曾经在会议室“服务”的棕榈树,在这个夏天被“请”到了校园的池塘边,给南方来的同学带来了惊喜。“打翻了春天”“拥抱冬天”等主题校园景观,点缀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
为了落实新时代对大学教育的新要求,实现“以劳育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目标,强化“环境育人”的功能,如今后勤工作也需要走到台前。在“小红书”上,张泽鹏开设了账号@北外绿化YYDS,预告新的景观设计,展示景观背后的故事。
张泽鹏说:“冬天过去后,我们会把毛衣回收、拆解、清洁,留到明年冬天重复利用。”他还准备暑期学生离校时回收学生不要的毛衣,用来制作明年的给树“穿”的毛衣,“届时,我们将利用后勤与基建处的劳动实践课,请学生提供设计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