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的小山村变身旅游打卡地,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挺直了村级集体的“腰杆子”;大力发展林下绿色产业,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富裕了林农;绿色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绿色贷款余额节节攀高,唤醒了“沉睡”的生态资源……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机制,大力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资源产业化、权益金融化,推动绿水青山“流金淌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山村变身“打卡地”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踩着欢快的音乐节拍,走进井冈山腹地光明村,漫步在119棵高大耸立的栗树丛中,徜徉在遂川江边上,细细品赏“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这里的风景太美了,我趁着假期的机会,陪着家人出来走一走,观山听水怡情、休闲度假养生,非常惬意,这一趟值得一来。”来自邻县的游客肖先生说。
花香自有蝶飞来,景美不言天下知。“现在每天来这里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国庆期间,景区日均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00人。”光明村党支部书记卢诗渊高兴地说。
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缘何成为旅游打卡地?卢诗渊介绍,光明村依托独具特色的“一江清水、两岸青山”自然禀赋,通过“环境整治+业态植入”的模式,打造成一个集民俗表演、客家美食、民宿、户外露营、水上游玩等功能为一体的“栗树湾”乡村旅游综合体景区。
客家美食风情街,客家围屋,星空民宿区,大型户外露营基地,风雨廊桥,客家山歌对歌台,水上娱乐园……走进“栗树湾”景区,一个接着一个彰显红色、绿色、客家文化的旅游项目,让游客有看头、有玩头、有住头、有买头、有吃头。
旅游兴,百姓富。“现在,我们不需要出去找工作,在家门口能就业,一年收入5万多元。”一直在家务农的光明村村民卢丝河,如今,他多了一个新身份——船工,每天陪着游客打卡遂川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卢诗渊感慨道,“栗树湾”景区运行以来,每年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村级集体分红收益25万元。
光明村转型发展的故事,正是井冈山市全域化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为把红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井冈山市聚力推进“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打通“两山”转化通道,让优美生态成为群众幸福“靠山”。
目前,井冈山市已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A级乡村旅游点18个,把广阔的乡村打造成游客休闲、度假、避暑的好去处,2023年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今年1-9月,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589.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56亿元,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
在大山里掘“新矿”
拥有全球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次原始森林7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6%,野生植物4177种,野生动物3362种……井冈山市被誉为“绿色宝库”。
“一直以来,我们守着‘绿色宝库’、端着‘金饭碗’,却要靠着国家公益林补助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井冈山大井林场场长叶贺民回忆过去不堪的往事。
一边要保护生态环境的高颜值,一边要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发展林下经济正是双向奔赴的法宝。”叶贺民说,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大井林场找到了“换挡”路径。
林下经济怎么发展,发展什么?“这是一道发展林下经济绕不开的必答题。”叶贺民坦言,说心里话,当时我们心里也没底气,更没有选择好发展方向。
走出去、引进来,大井林场组织干部去林下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学习取经、打开视野,同时请相关专家现场“把脉问诊”:井冈山具有独特的气候环境,是草珊瑚、岗梅等中药材生长的天选之地。
发展方向定好了,没有人才怎么办?大井林场邀请福建省农科院、江西省林科院的中药材专家、科技特派员现场教学,培养本土的青年科技人才,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绿色产业。
找准路子,大胆干。“我们已种植中药材1700多亩,明年秋冬草珊瑚就可以采集销售,预计年纯收入超120万元,且可连续采收15年以上。”在大井林场梓木排草珊瑚种植基地,叶贺民一边察看草珊瑚的长势,一边盘算扩大绿色产业规模,“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再发展600亩。”
“一子落,全盘活。”井冈山市出台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成立林下绿色产业联盟,大力发展林下绿色产业,全市林下绿色产业总规模达1.28万亩,初步形成了草珊瑚、岗梅、黄精、七叶一枝花、灵芝等多种林下种植的产业体系。
“现在,有更多林农在林下经济发展中受益,他们参与管护、采摘等作业,每年增收6000元至8000元。”叶贺民细算了经济账,“仅我们草珊瑚基地,一年带动40名林农实现稳定增收。”
林下种植不仅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出、卖得好。井冈山市主动与华润江中、华润三九、福建承天、江西裕淼等重点企业牵手合作,实现种苗、管护、加工和销售产业链闭环,让优质产品卖出好价钱,让林下经济“金”色更足。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曾广炆表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为了更高水平保护,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金融赋能“两山”转化
井冈山市境内水系发达,河库众多,青山连绵,森林茂盛,生态资源丰富。然而,长期以来,生态资源分布零散,盘活“沉睡”的生态资源,一直是井冈山人心中的愿景。
“就拿水库来说,水质最好,但都白白地流掉了。”井冈山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新图深感生态资源的价值已经被严重低估。
如何让碧水变资本?“井冈山市聘请第三方权威机构出具报告,将全市26座水库的水面、水体等生态资源,以特许经营权抵押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井冈山市水利局建管股的孙群介绍。
3.1亿元!就在不久前,井冈山市成功从江西银行拿到贷款授信。有了这笔资金,井冈山市强势推进水库饮用水项目、水系连通、农村污水治理、水库除险加固、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水利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我们在探索破解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需求大、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相对低等问题上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尝试,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井冈山市水利局局长杨招平表示。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井冈山市按照“红色引领、绿色崛起、共建共享”的思路,持续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聚焦做大做强补偿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绿色金融产品,井冈山市印发《关于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强与各大银行深度合作,大力推广井农e贷、林权贷、农保贷、赣富贷等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实现生态产品可质押、可变现、可融资。
中国建设银行井冈山支行发放特许经营权质押贷款6.6亿元。中国工商银行井冈山市支行投放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井农e贷”500万元,支持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白名单”企业开工生产。井冈山农商银行开通水电站收费权质押服务,发放贷款1825万元……
产业化利用、价值化补偿、市场化交易,井冈山市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路径越走越宽。截至9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35.53亿元,比年初增加5.44亿元,增长21.2%。
井冈山市政府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力争建成“两山”转化示范城市,打造革命老区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