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变草原,怎么救回来?|川江千里行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4-08-23 00:10:18 浏览()次

日干乔湿地内,绿意盎然。 任靖 摄

日干乔湿地是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对涵养黄河上游水源、调节中下游水资源平衡有着重要作用。日干乔湿地变为草原无疑削弱了其原有的调蓄功能。

这样的变化在红原县并非个例。为了让湿地恢复原有的样子,发挥应有的作用,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红原县累计投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资金20790万元对湿地、流域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整治和修复,在黄河干支流组织实施若尔盖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工程(红原部分)和红原县蓄水保湿工程。

日干乔湿地内,一座小型生态坝拔地而起,将水牢牢锁住。据测算,通过该项工程,地下水位将提升15厘米,面积增加30%,日干乔恢复沼泽湿地水域面积200公顷,修复退化湿地面积1950公顷,蓄水140万立方米。

同时,日干乔湿地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工程配套湿地监测设备,采取人工实地调查和无人机遥感技术结合的手段对湿地信息进行采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整合分析,自动生成目标区域的湿地图像,能够全面了解监测区湿地动态,为各项工作开展带来充分依据。

不仅如此,红原县对包括日干乔湿地在内的多个湿地中共建成生态蓄水坝2座,微型坝155个,修复湿地面积5850亩。恢复后的湿地每年向黄河注入140万立方的水量,水鸟等野生动植物增加20余种。

“现在湿地里的水比之前多了很多。”泽让甲是土生土长的红原人,自小在湿地边长大的他,曾一度因湿地内的水越来越少而惋惜。所以,59岁的他选择成为一名护林员,在湿地内巡护,及时制止违规占用湿地、违规放牧的行为。

设立护林员是红原县护湿护河的重要举措之一。红原县高度重视草林长制网格工作,通过设立县、乡(镇)、村三级草(林)长制和“一长三员”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的目标责任。全县已设置县、乡(镇)、村三级草(林)长168名、村级监督员35名、警员35名,累计聘请天保护林员99名和生态管护员314名,开展林、草、湿资源巡护,形成了“全域覆盖、网格管理”的责任体系。

多措并举之下,红原县湿地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黄河上游生态持续向好。

编辑: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