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越冬候鸟迁徙季,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唐家河片区陆续记录到白骨顶鸡、绿头鸭、池鹭和白尾海雕等多种珍稀迁徙候鸟在保护区内停歇觅食。经过近5年的持续监测,先后记录到牛背鹭、绿翅鸭、灰鹤、夜鹭、鹮嘴鹬等10余种迁徙候鸟每年秋冬季途经唐家河并在此停歇。鹮嘴鹬是生态指示性鸟类,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栖息地的水质和环境要求很高,已经是第三年来保护区越冬。前不久,唐家河片区白果坪保护站安装在大白包区域的一台红外相机,还拍摄到大熊猫等十余种珍稀野生动物画面。
唐家河片区秋冬季鸟类迁徙热闹的景象,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行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显著成效。最新监测显示,我国20多种珍稀濒危鸟类野生种群数量增长明显。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1864只,藏羚羊种群数量从不足7万只增加到约30万只,素有“东方宝石”之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朱鹮种群数量由最初的7只增长到目前超过7000只。大批珍稀动植物种群持续复壮、摆脱濒危,是美丽中国的鲜活例证,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增进人类福祉。我国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为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推动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供坚实支撑。依托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组织开展了西双版纳、武夷山、黄山—怀玉山、太行山等多个生物多样保护优先区域的调查与评估工作,完成了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等多个重要区域200多个县域和武夷山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本底调查,发现新物种70余种,丰富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家谱”。搭建的中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累计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749个观测样区,累计记录到鸟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和蝴蝶2450余种,收集数据390万条,积累了珍贵的第一手数据。
相信随着新时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落实,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必将取得更大成就。
编辑: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