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位于成都双流区的圆通速递成都集运中心,工作人员正有序地将快递搬运、分拣、扫码,力争以最快速度将包裹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刘婷 摄(C视觉)
成都国际美博城内,快递员陈龙正在联系客户。
数看绿色
1月至9月
四川省邮件快件回收复用瓦楞纸箱约4900万个
全省设置了快件包装回收装置的快递网点数量累计达19631个
覆盖率超过50%
11月9日晚,成都市民黄露在快递驿站拆开自己快递的黄色外包装后,将其放入回收箱内,并扫码获取了一毛钱的回收金。“虽然钱不多,但很有意义,让之前眼里的垃圾变得有价值。我觉得这是个更‘绿色’的箱子。”黄露眼中的“垃圾”并不是小数目。
2022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391亿件,日均快递突破3亿件。快递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包装废弃物的持续增加。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尤其在“双11”期间,更是废弃物产生的“波峰”。
怎么让它变“绿”?
“又满了!”11月10日下午,看到店门口的快递包装绿色回收箱已装满,成都马鞍社区快递服务站负责人张全不禁感叹。张全告诉记者,“双11”期间,绿色回收箱1天可以被装满2次,而这些被收集的快递盒将被用于二次寄件或再利用。
2021年,交通运输部公布《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其中要求包装邮件快件应当坚持实用、安全、环保原则,符合寄递生产作业和保障安全的要求,节约使用资源,避免过度包装,防止污染环境。
根据该办法,不少企业开始探索。比如黄露取快递的这个驿站,就可通过回收快递包装领取现金,一些其他驿站也有得积分兑换鸡蛋等奖励方式。
今年11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在全国开展了快递包装材质识别第二波收集工作。通过采集大量快递包裹的照片,并基于图像识别技术,摸清快递包装废弃物的产废规律。
许多企业也加入循环利用中来。在菜鸟驿站,消费者寄出的快递中,近一半会使用回收的旧快递包装。无法二次使用的包装,则会被打成纸浆制作成作业本,由公益机构送给小学生。韵达快递通过身份加密扫码打开的方式,推出可循环智能文件袋,让包裹不再使用胶带且能循环使用,节省耗材。
这些方式已取得一些成效。截至9月底,全国电商快件中,使用可循环包装的快件超8亿件,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快递网点达到近13万个。
还有哪些难点?
让“黄”箱子变“绿”箱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是成本问题。根据相关统计,如果把所有快递包装替换成可生物降解塑料包装袋、环保胶带,按2020年业务量计算,整个快递业将增加成本187.9亿元,这将超过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的2%。
作为快递包装材质识别课题小组的负责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博士生谭旖琦表示,研究快递产废规律的目的之一,是希望从根源上进一步解决成本问题。“国家已颁布多项政策促进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循环化,摸清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具体材质,研究这些材质是从哪儿来的,最终去了哪儿,是促进循环利用、科学管理的基础。”谭旖琦说,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帮助给出更科学的循环利用建议。
“目前,快递包装材料材质替代路径尚不成熟,比如,可降解快递袋价格远高于传统包装产品,因此企业积极性不高,同时可降解替代是否真的存在环境优势?也需要重新审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表示。此外,快递订单量大、物流线路跨区域等导致较难对实施过程进行管控,相关部门协同合作方面的挑战也比较突出。
一些高校已走在了前列。比如四川大学就启动了“校园碳资产管理系统”,师生可实时查看参与绿色回收包裹的减碳量,鼓励学生在校园驿站参与绿色回收。
四川在促进快递包装绿色化方面一直在路上。据省邮政管理局统计,2023年1月至9月,四川省邮件快件回收复用瓦楞纸箱约4900万个。目前全省设置了快件包装回收装置的快递网点数量累计达19631个,覆盖率超过50%。
温宗国表示,要对快递包装的产废特征进行识别,实现精准管控。同时,要对循环共享、包装减量、再生利用、材质替代等不同快递包装废弃物治理策略进行模拟,制定科学的管控路径和政策目标。“快递包装绿色化转型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多个主体,还要进一步认定和明确责任主体,确保落实成效。”
省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督促指导邮政、快递企业加快提升绿色包装和新能源车使用率,加快推进行业绿色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