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团风:由“污”到“净”再到“美”,好生态铺就致富路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11-02 00:56:16 浏览()次
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贾庙乡甘爹爹家的菜园放眼看去,村子树木蓊郁苍翠,弯弯小河澄澈明净,优良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绿色之于黄冈,是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招商引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多年来,当地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金饭碗”,努力挖掘生态产品价值。
当时光倒回到十几年前,金鸡村还是另一番景象:河岸边杂草丛生,河水散发阵阵臭味,空气中尘土漫天……
这是传统发展模式给当地带来的阵痛:矿石开采、生猪养殖等一度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由此带来的粉尘污染、污水横流,猪牛排泄物未经处理直排入河……金鸡村的人居环境受到较大影响。
近年来,金鸡村响应县委县政府整治号召,整治矿区、养猪场,并对河流进行淤泥清理、疏通疏浚。“最开始不理解,农民不养猪、不放牛,能干啥?”甘爹爹回忆道:“后来村里多次和我们沟通,我们也慢慢意识到了环境整治的意义。”
一番努力整改,绿水青山归来——村庄完善了绿化,增添了河面生态景观,水清了、路畅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
“仅仅是‘净’是不够的,我们要让村变得更‘美’。”当地负责人表示:“只有进一步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才能让村庄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为最大化发挥生态效应,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成果,金鸡村一带通过种植苦荆茶、油茶等农产品,构建了一片又一片“绿色森林”。
借绿水青山,引各路英才,拓各大产业,助乡村振兴。
在巴河流域但店镇朴树大湾村,鲈鱼育苗养殖基地已经投产。负责人易志松通过“能人返乡”工程回村创业,于2017年建成鲈鱼精养鱼池9个。2022年,为延长鲈鱼产业链,新建2000平方米鲈鱼育苗大棚基地。基地棚内建有40个孵化池,每个孵化池可孵化鱼苗8万尾,全年可育苗两季。
“淡水鲈鱼口感好、营养丰富,销量大。”易志松介绍,基地采取“村级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机制,去年产鲈鱼36万斤,总产值约54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农户入股分红7万元,带动本村67户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
村民最有发言权。在牛车河水库库尾的传奇庄园,千亩茶带连绵起伏。“到示范区项目工地打工,年收入5万多元!”牛车河村脱贫户方建舟返乡就业,成为传奇庄园一名水电工。肖石坳村53岁村民倪元香,当上自家马路对面新建的肖石坳休闲观光驿站管理员,“一天有近千元毛收入。”
团风县的蝶变是黄冈生动实践“两山理论”的一个缩影——
贾庙乡茶冲村引进武汉腾云山生态白茶股份有限公司,种植优质白茶。新建高标准油茶基地5000余亩,新栽上国家级优良品种“长林4号”油茶,高产稳产,盛产期亩产油约70公斤,油酸含量达83.09%。
在牛车河示范区建设中,团风县引进团风楚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5000亩高标准油茶基地后续10年管护。据悉,基地建成后5年内,公司每年管护投入不少于200万元。项目受益后,楚林公司、土地流转户、村集体采取“442”分红模式,可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分红,户均每年增收5000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
杜皮乡与安徽省金寨县永生利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资产折股、量化分红、风险共担、利益均享,带动就近就业500余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
持续深化的黄冈绿色化发展探索,正在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之道,产生实实在在的共建共享效应。一场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在黄冈市团风县已铺展画卷,初显成效。
绿色之于黄冈,是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招商引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多年来,当地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金饭碗”,努力挖掘生态产品价值。
当时光倒回到十几年前,金鸡村还是另一番景象:河岸边杂草丛生,河水散发阵阵臭味,空气中尘土漫天……
这是传统发展模式给当地带来的阵痛:矿石开采、生猪养殖等一度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由此带来的粉尘污染、污水横流,猪牛排泄物未经处理直排入河……金鸡村的人居环境受到较大影响。
近年来,金鸡村响应县委县政府整治号召,整治矿区、养猪场,并对河流进行淤泥清理、疏通疏浚。“最开始不理解,农民不养猪、不放牛,能干啥?”甘爹爹回忆道:“后来村里多次和我们沟通,我们也慢慢意识到了环境整治的意义。”
一番努力整改,绿水青山归来——村庄完善了绿化,增添了河面生态景观,水清了、路畅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
“仅仅是‘净’是不够的,我们要让村变得更‘美’。”当地负责人表示:“只有进一步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才能让村庄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为最大化发挥生态效应,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成果,金鸡村一带通过种植苦荆茶、油茶等农产品,构建了一片又一片“绿色森林”。
借绿水青山,引各路英才,拓各大产业,助乡村振兴。
在巴河流域但店镇朴树大湾村,鲈鱼育苗养殖基地已经投产。负责人易志松通过“能人返乡”工程回村创业,于2017年建成鲈鱼精养鱼池9个。2022年,为延长鲈鱼产业链,新建2000平方米鲈鱼育苗大棚基地。基地棚内建有40个孵化池,每个孵化池可孵化鱼苗8万尾,全年可育苗两季。
“淡水鲈鱼口感好、营养丰富,销量大。”易志松介绍,基地采取“村级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机制,去年产鲈鱼36万斤,总产值约54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农户入股分红7万元,带动本村67户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
村民最有发言权。在牛车河水库库尾的传奇庄园,千亩茶带连绵起伏。“到示范区项目工地打工,年收入5万多元!”牛车河村脱贫户方建舟返乡就业,成为传奇庄园一名水电工。肖石坳村53岁村民倪元香,当上自家马路对面新建的肖石坳休闲观光驿站管理员,“一天有近千元毛收入。”
团风县的蝶变是黄冈生动实践“两山理论”的一个缩影——
贾庙乡茶冲村引进武汉腾云山生态白茶股份有限公司,种植优质白茶。新建高标准油茶基地5000余亩,新栽上国家级优良品种“长林4号”油茶,高产稳产,盛产期亩产油约70公斤,油酸含量达83.09%。
在牛车河示范区建设中,团风县引进团风楚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5000亩高标准油茶基地后续10年管护。据悉,基地建成后5年内,公司每年管护投入不少于200万元。项目受益后,楚林公司、土地流转户、村集体采取“442”分红模式,可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分红,户均每年增收5000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
杜皮乡与安徽省金寨县永生利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资产折股、量化分红、风险共担、利益均享,带动就近就业500余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
持续深化的黄冈绿色化发展探索,正在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之道,产生实实在在的共建共享效应。一场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在黄冈市团风县已铺展画卷,初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