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期间,河南郑州、洛阳、南阳等地烟花爆竹“禁改限”,一度引发广泛关注。河南省应急管理厅8月28日公布的一则对省政协委员建议的答复披露,这一政策变动的背景为“省政府下发文件”。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称,如实行限燃限放政策,应修订《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作为一个郑州人,这则消息再次令我想起今年春节期间璀璨的烟花。除夕夜,我和家人驱车数十公里观看跨年烟火晚会,绽放的礼花撕开夜幕的那一刻,沸腾的欢呼声、呐喊声响彻夜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告别三年疫情,“爆竹声中一岁除”在人们心中有着别样的意义,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的传统文化,也因此聚集了更多来自普通民众的情感寄托。
尽管每年都会出现“是否应解禁烟花爆竹”的讨论,但呼吁给烟花爆竹“松绑”的声音在今年格外强烈,哪怕是很多平时高度关心环保议题的人,也认为暂时给烟花爆竹“松绑”未尝不可。今年春节前夕,在已经确定“松绑”的城市,人们欢天喜地置办烟花爆竹年货,在没有明确表态的城市,人们则一边参与讨论,一边焦急地等待消息。值得庆幸的是,郑州在最后时刻等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千万郑州人也因此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坦白说,河南能做出这样的改变并不容易。因为《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具体办法由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按照相关规定,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必须经过提出、审议、通过等一系列流程,在春节日益临近的背景中,这注定是一项难以完成的工作。因此,“松绑”的消息让郑州人结结实实地体验了一把欣喜若狂的感觉。
一些人自然期待:“禁改限”能否就此延续下去?对此,河南省应急管理厅亮明了态度:如果“禁改限”,就必须修订《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这样的表态无可指摘——今年春节期间“禁改限”,不仅是出于高涨的民间情绪,同时也是出于特殊的时间节点。当时间不再特殊,调整自然应按法律来,依程序办。
至此,关于烟花爆竹的讨论,又回到了熟悉的节奏中。支持解禁者认为,“年味”不仅来自家门之内,也应体现在传统民俗的延续之中;反对解禁者则认为,烟花爆竹会制造噪声与污染,潜在的安全隐患也令人惴惴不安。坦白说,这是一种很难分清对错的讨论。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能否倾听不同声音背后的利益诉求,谋求不同群体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烟花爆竹还能不能放?《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要不要改?有必要在倾听民意的基础上提前谋划、科学部署、谨慎决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特事特办”并不一定意味着违反法治原则。立法法对“法律暂时调整和停止适用”有明确规定,据此,河北、甘肃等地已修改各自“地方立法条例”,明确“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改革发展需要,决定就特定事项在规定期限和范围内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适用本级地方性法规的部分规定”。如此一来,可以兼顾时间的紧迫性与事件的特殊性,让情与法不再“打架”,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民间情绪与公共利益。
7月24日,《关于修改〈河南省地方立法条例〉的决定(草案)》已提请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对照其他省份的修改内容,对于河南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