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绿电缆”,低碳环保还安静省钱。近日,很多到上海大治河西枢纽停泊区停靠的船舶,都争先恐后地要体验一下新装上的“绿电缆”。
“绿电缆”就是从港口新布设的岸电设备接口向停靠船只输电的线缆。“岸电”则为岸上电力,可为靠港船舶的整体设备提供电能,以电代油,满足船上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我们以前用柴油发电机,发动起来浓烟滚滚、噪声还大,用上岸电后这些困扰都没了,船舶能耗成本也降低了,真是清洁又实惠。”做船运这一行已近20年的李先生介绍,自上海大治河西枢纽岸电系统于5月末投入运行后,他和船友们陆续开始使用港口岸电充电,跑船成本降低了,船上的生活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
大治河西枢纽位于黄浦江与大治河交界处,是大治河至芦潮港的西起点,设计通过能力为2900万吨/年,1000吨级的内河船舶将可以从黄浦江进入浦东芦潮港内河港区,有效提升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综合集疏运能力。
据介绍,国网上海电力从去年6月起开展大治河西枢纽岸电系统建设,结合靠港船舶载量和实际需求,在停泊区沿岸线合理规划并建成岸电充电桩20套,总计容量达到1200千伏安,可同时满足平均每天大约有80艘在大治河西枢纽停泊区等待过船闸或等候货运订单的船舶用电需求。
以往这些内河船舶在此停泊时,依靠船上的燃油发电机供电,相伴随的是排放高、费用高、噪声大等问题。目前,随着岸电系统的启用,这一系列迎刃而解,不仅降低了船民的生产成本,昔日杂乱吵闹的码头也变得整洁安静。投用首月,大治河西枢纽岸电设施便为靠港船舶提供服务2246分钟。
布设岸电也是今年六五环境日前夕,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上海市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强化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的一项具体内容。上海大治河西枢纽港口岸电设施是长三角内河最大的船闸岸电设施,根据测算数据,该港口停泊船舶一年用电量约为230.4万千瓦时,岸电系统投入运行后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541吨、减排碳氧化物1687吨、氮氧化物5.5吨、硫氧化物6.4吨和烟尘1.16吨。
以岸电替代传统燃油辅机发电的供能方式,不仅有助于减碳环保,也能为船舶和船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国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对船方走访调研发现,目前散装货船用柴油辅机发电平均成本为2.86元/千瓦时,按照预估岸电服务1元/千瓦时左右的岸电价格,相比传统用油可节省约65%的船方用能费用。投运仅一个月,就有20名船主与大治河西枢纽联系预订岸电系统的配套设施。
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电力部门已累计完成99套岸电设施建设工作,装接容量超过2.1万千伏安,基本覆盖上海区域内的主干河道。下阶段,还将为船主提供线上预约、用能分析等系列综合服务,持续提升岸电系统综合使用体验。
编辑: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