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日前召开的“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农业农村厅专场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云南省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在“特”字上做文章、下功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加快特色农业强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土特产”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助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源泉。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的多样性,立体气候的多样性,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了丰富的资源,全省共有高等植物1.8万种、脊椎动物1600多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55%。云南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种质资源天然宝库”,丰富多样的光热、土壤、生物资源,使云南成为北半球农业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从农业品种上来看,蔬菜有31科71属142种、水果有45科80属200余种,畜禽资源品种有172个,土著鱼种类接近600个,地方茶树品种接近270个,农业种质资源数量位居全国第1位。
云南省委农办主任,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琰介绍,为充分发挥“土”的资源优势,云南省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上下功夫。实施为期3年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征集农作物种质资源8417份、新采集制作畜禽、水产遗传材料22144份;认定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36个、畜禽保区库42个、水产保护区21个;规范保存种质资源16万余份,努力实现农业种质资源应收尽收、应保尽保。瞄准粳稻、热带血缘玉米、花卉、蔬菜、茶花鸡等品种,全力开展育种创新攻关,102个主要农作物品种、840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和登记,2403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特别是在花卉产业上,自主培育新品种累计达598个、引进推广新品种800余个,全省品种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
2022年,云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4012.18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4.26%,茶叶、花卉、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和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蔬菜、水果、肉牛、生猪、蔗糖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2022年,云南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47元、同比增6.7%;预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00元、同比增6.5%左右。
近年来,云南省以绿色生态为引领,打造“绿色云品”,做特“优势精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发展,加快特色农业强省建设,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优势加快形成,产业持续发展态势不断巩固,优质产品供给能力大幅跃升。
编辑:董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