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海市举办环境监测系统技能竞赛,竞赛以“磨砺监测尖兵,锻造先锋铁军”主题,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主办,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承办,考点设置在宝钢股份厂区内部,16个区环境监测站和市环境监测中心分别组成的17支代表队共70名队员参加比赛。
需在6层楼高位置完成测定采样
上午9时,随着开始指令下达,参赛队员们在各个点位迅速投入到紧张的作业当中。内容由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采样、厂界无组织臭气浓度采样、污染源废水采样和pH监测三部分组成,主要考察人员对监测项目涉及的仪器准备、点位布设、样品采集、现场测定、运输保存、采样记录等环节现场操作和工作流程的掌握程度。
废气颗粒物检测采样考核主要针对一座大型燃气发电机组。3个采样点设置在设备中段约6层楼高的位置。参赛人员需要准确运用监测装备对颗粒物及烟气的温度、含湿量、风量等参数进行测定采样分析。在这里,记者看到,各参赛小组队员们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有的操作“武器”对准“目标”,有的认真查看设备显示屏幕上的数值并做好记录,有的拿着采样容器小心翼翼地将样品装进去。大家聚精会神,都没有在意正处于在20米的高空,也没有受到设备嘈杂声响的影响。在每一个考核点都有一名挂着“裁判员”胸牌的考官,拿着考核细则认真比对操作规范,实时记录评分。
臭气浓度采样、废水采样及PH监测考核点设置在厂区污水站及周边,参考小组需要协作完成多个点位和项目的采样工作,裁判人员也是现场记录打分。
竞赛是1天时间内完成,17个参赛队伍轮转完成三个项目考核。为保证竞赛公平公正,特邀的裁判都是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等长三角区域的环境监测专家,以及市环科院以和一些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专业人员。
瞄准“实战”设置考点
设置技能竞赛的科目也是花了一些“心思”。记者了解到,本次技能竞赛内容主要围绕日常监测工作中的执法监测、信访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比对监测等重点领域涉及的现场监测和采样项目。同时也是考察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对现场监测、采样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的掌握情况。
《上海市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建设、联网、运维和管理有关规定》要求,额定功率14兆瓦及以上的燃气轮机应安装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 废水直排企业至少包括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据相关规定,在排污单位定期对自动监控设施比对监测的基础上,生态环境管理部门需要组织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比对监测的抽测工作。这次竞赛设置的正有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比对方面的内容。
记者同时了解到,为完善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日常监管,上海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检查工作纳入年度监测工作计划,要求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落实检查职责,规范开展检查工作,并根据检查结果形成监管闭环。同时,加强社会监测机构监管,开展“事前”备案登记,“事中”开展监测过程的非现场检查,“事后”开展信用评价等方式。2020年以来,上海共查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14起,共约谈、责令整改存在质量问题的社会监测机构29家。
持续夯实环境监测能力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上海注重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目前,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16个区级监测站为基础,数百家社会化检测机构为支撑的生态环境监测大格局已形成。
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环境监测系统加快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提升监测能力和监管水平,在国内率先开展建设满足生态环境监测场景和监测全过程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从现场采样到实验室内部分析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全面的资源管理。围绕环境监测数据深入挖掘和智慧应用、监测新技术新方法,污染源执法监测、监测质量管理等热点领域,2022年共开展44项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内设课题研究。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海林表示,生态环境监测已逐步发展成为环境管理的“顶梁柱”“生命线”。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将围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新战略,构建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的新要求,新污染物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挑战,碳监测综合试点建设、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任务,紧扣推动生态环境监测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紧盯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的目标,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持续提升监测能力,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编辑:史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