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中心(大中心)成立一周年。2022年5月27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把监测中心、监控中心、辐射中心、固废中心4个事业单位合并为一个大中心,回顾一年重塑性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与“红利”,可通过六个一呈现。
横下“一条心” 坚决扛稳改革政治责任
作为先行改革的示范,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坚决扛稳改革主体责任,迅速动员、高位推动、全面落实省委关于省直事业单位改革重要决策部署,大中心自觉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服务提质,初步形成高效顺畅、协同发展的监测安全新格局。
前不久,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李哲到大中心调研时,充分肯定成立一年来取得的积极成效,勉励他们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作出新业绩,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强调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全面提升监测能力水平,要积极申报建设重点实验室,要着力锻造监测安全铁军。
目前,大中心正在积极开展国家环境保护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竞争能力显著增强,队伍能力素质全面提升,科学精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任务,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提供了更好的支撑保障。
统筹“一盘棋” 全面建立管理运行机制
据了解,大中心始终把加强机制改革创新作为重要抓手,突出政治建设、机构重组、队伍融合、运行机制重要环节,扎实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
坚持党建统领改革,选举成立中心党委、中心纪委班子,规范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建章立制,目标考核等20多项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打通干部交流通道,统筹调配技术岗位,开展监测、监控、辐射队伍大练兵,为人才引进、培养和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高效顺畅地运行管理模式,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让大中心1300多人充分得到改革红利,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新精神,展现出奋发向上的新姿态。
大中心成为国家持证上岗考核制度改革后首个全员通过单位,监测部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中心和11个分中心获得“国家环境监测网能力考核优秀单位”,辐射部被评为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100个先进服务单位,固化部被命名为第一批“河南省直机关党建示范点”。
整合“一张网” 优化环境测控预警体系
聚焦资源聚合、业务融合,推动监测、监控等业务一体化发展,构建“1+5+4”的区域监测发展格局。
统一规划管理全省327个河流断面水质、9个饮用水源地、2153个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45个大气背景、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组分综合观测站, 6千余家排污企业、6万余个产污设施、4.8万个环保治理设施自动监控站点,建立大气、水、土壤、辐射、生态、噪声和污染源等全要素监测监控网络,集成地面与遥感、固定与走航、现状监测与过程控制多形式监测监控方式,协同开展环境质量形势分析、高值热点预警、污染成因分析、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重要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河流段面预警、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污染源排放监管、监测数据打假、固体废物监管等技术合作,形成资源互享、能力互补、天地一体、智能精准、灵敏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安全体系。
把准“一套数” 高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年来,大中心加快推进数据融合和智慧平台建设。整合环境管理、监测、执法等近50个业务系统,完善近20万家排污企业环境档案,共享2200万余条多部门数据,汇聚近100亿条数据,打破行业壁垒,实现信息互联共享,推动数据、图谱、影像等多类信息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保障数据“真、准、全、快、新”,高效支撑科学精准治污和生态环境管理。
高质量完成黄河流域水质监测分析、生态补偿金测算,助力河南省在豫鲁两省全国首个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中得补1.26亿元。全力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开展丹江口库区及汇水区水质实时监测预警,有效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承担国家、全省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污染数据分析等重点保障任务,为完成国家下达目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拧成“一股劲” 努力建设更高创新平台
大中心积极深入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申请建设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土壤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为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贡献力量;指导郑州市开展全国碳监测评估综合试点,制定具有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特色的试点方案,为区域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重要支撑;在全国率先利用环境DNA实验室开展DNA样品采集和核酸提取、基因扩增和测序,通过新技术手段科学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合鹤壁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推进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提升生态环境业务应用智能化、智慧化水平。
改革催人奋进,时代领航征程。大中心主任郭丽君说:“大中心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两个确保’‘十大战略’,以守护生态环境安全为己任,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河南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