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下午,2023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主题活动在浙江省宁波市成功举办。活动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宁波市人民政府指导,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宁波市生态环境局主办,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承办。
活动以“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为主题,以“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为主旨开展高水平交流研讨。参与活动的政府领导、权威专家、社会组织、企业代表和围绕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分享了真知灼见。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金珊在致欢迎辞时表示,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宁波市坚持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坚定迈出“绿色和谐”步伐,绘就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宁波将以本次活动的举办为契机,以各位领导、专家和兄弟城市的先进理念、典型做法为借鉴,从服务“国之大者”高度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努力绘就“万物和谐”的大美图景,为美丽中国、美丽浙江建设贡献宁波力量。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王志斌在致辞中表示,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重要标志,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关乎城市发展的品质、韧性与安全,关乎居民福祉。去年12月,中国领导全球历史性达成了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作为落实“昆蒙框架”的重要举措,生态环境部正牵头制定新时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并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列入优先行动之一,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合力,更好地助力美丽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郎文荣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建设,正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题中之意。浙江省推动磐安县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在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打造多个极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产学研游保护科研基地,龙观乡被授予“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这些成果和经验,都在去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进行了发表,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未来浙江省还将继续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路子,努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力争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友好建设试点经验。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理事会联合主席、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理事埃里克·索尔海姆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过去几十年里地球生态系统曾遭受严重破坏。但好消息是,人们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改变,全世界都在向着生态、文明、绿色迈进,政府、公众都在努力。杭州、宁波、深圳、广州等城市,都是中国非常优秀的绿色发展城市,涌现出很多世界级的绿色发展领先案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激励了中国人民走上生态文明之路,彰显了中国从经济发展优先过渡到追求高质量发展和持续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心。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代理执行秘书大卫·库珀在视频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中国为确保COP15成功举办而体现出的领导力,尤其是中国在推动“昆蒙框架”达成一事上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他认为,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城市如何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并能为其他国家树立强有力的榜样。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杨开忠从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分享了对深入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认识。他建议,把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作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战略,同时把自然明确纳入治理模式中。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田成川在发言中表示,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化,对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还在起步探索阶段,从认识到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此他提出五点建议:一要增强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意识,优化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包括依托城市各类绿地、公园,打造生物多样性教育和体验基地;二要改进城市建设和发展模式,形成因地制宜、符合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加强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探索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三要强化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和监测预警,为科学决策、科学规划、科学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四是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优化城市绿化树种,提升绿地科学规划和管理,尝试构建具有良性物质循环、相互依存制约的生态体系;五是完善管理体系,明确部门事权,探索建立部门协同保护联动机制和工作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增强公众参与。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宏奇介绍了广东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进展。广东省推动成立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编制出台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推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创新,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自然生态监管,加强外来物种防控,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宣传活动等,并取得了扎实成效。
保尔森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于江分享了城市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国际经验与案例,指出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型城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基金会提出了5点行动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规划,并衔接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空间规划和生物多样保护规划;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并应用自然基础设施作为补充或替代方案;三是提升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缓解城市需求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减少城市的生态足迹;四是保护、恢复城区的自然环境,为部分原生物种提供栖息地和迁徙通道;五是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党组成员、副区长李高介绍了海曙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经验,提出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生态基础。
在“共建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单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燕,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水生,四川省雅安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光分为别进行主旨发言,介绍了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与成就。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河北省衡水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宁波钢铁有限公司、正和生态、华为中国的代表,围绕主题介绍了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单元,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县长余国芳分享了打造生态保护罗山样板的经验;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副县长闫丰讲述了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探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蔡璐,中林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悦,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湿地与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处处长陈锋,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刘瑜也分享了各自的精彩观点。
这次主题活动还发布了一系列成果: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介绍了8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宁波市海曙区市场监管分局发布了《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施指南》;商业自然联盟发布10位“自然使者”,鼓励企业注重保护自然。
本次活动深入践行“低碳、绿色、环保、节约”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用由海曙区提供的林业碳汇量和象山县提供的海洋碳汇量实现“碳中和”。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即将到来之际,该活动通过搭建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推动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昆蒙框架”,展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将进一步助力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
编辑:陈妍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