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国宝”红树林,要坚持绿色发展,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笔者认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绿美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应做好如下重点工作:
一是坚持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径,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延伸“生态+”复合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物医药、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产业。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引领,发展壮大蔬果、南药、花卉等特色产业。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打造生态康养、生态旅游项目,由传统的“+生态”向“生态+”转变,推进区域绿色发展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企业+镇村(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和生态产品出村进城,完善形式多样的生态智能物流配送体系。
二是积极探索绿色产品市场化机制。积极开展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绿色产品对接招商,搭建大型采购企业产需对接平台,引导建立供销对接机制。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例,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破解“度量难”,完善生态产品权益交易体系破解“交易难”,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支撑体系破解“抵押难”,培育生态产品开发经营体系破解“变现难”,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转化渠道,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完善区域资源交易平台和制度,建立健全用水权、排污权、用能权初始分配与交易制度,完善区域性碳排放权和股权交易市场,做好碳排放权试点,完善林业碳汇交易机制。
三是持续推进污染治理,构建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实施全面提升空气质量行动计划,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精准防控臭氧污染。深化重点流域系统治理,强化国考断面达标攻坚,基本消除重点国考断面所在水体一级支流劣Ⅴ类。持续做好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水库型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重点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实施入海河流总氮削减工程,加强入海排污口、海洋工程、海水养殖等监管。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制定加强固废危废处置管理提升方案,推进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提标改造,制定出台新污染物治理实施方案。加快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出台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加强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监管。
四是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海生态系统。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相关部署,加快编制实施《广东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永续利用,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管能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民参与,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战略区域的本底调查与评估,构建南粤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同时,凝练总结韶关、梅州等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经验,强化系统思维,因地制宜保护修复广东山水林田湖草海生态系统,针对海岸带等各类型生态保护修复单元分别采取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或生态重建为主的保护修复技术模式。对生态保护修复区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过程动态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海生态保护修复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和统一监管机制,建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机制。
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以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主抓手,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防汛抗旱等设施建设,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村逐步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巩固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成果,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分类整治空心村。强化农房规划建设管控,坚决遏制新增农村违法违规建房行为。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风貌,加强古树名木、特色民居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守住乡村文化根脉,建设美丽乡村。
六是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与成效评估。持续深入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重点支持珠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强化示范创建引领带动作用。系统总结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提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协同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凝练总结广东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对广东各地在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空间、生态生活与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的建设成效进行科学评估,促进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与借鉴。
七是持续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文明机制体制改革是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沿着正确方向前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从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擘画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需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完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制修订符合广东实际的一批污染物排放标准。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协同开展地方性立法,支持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实行更加严格的标准。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线索筛查、公益诉讼、损害鉴定、索赔磋商和修复监督。落实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强化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为美丽广东建设保驾护航。
作者系广东环科院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