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生态报告依旧成绩突出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4-02 22:06:36 浏览()次

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近日在《中国作家》发表《把握历史主动,与时代和人民同行——2021年中国报告文学创作概述》一文,梳理总结2021年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的亮点及特征,并就报告文学创作发出呼吁“拒绝二手创作、二等文学”。

李朝全在谈到2021年中国报告文学的总体成绩时谈到,“2021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百年’的交汇点,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报告文学积极响应历史和时代的感召,一面将笔墨伸向历史深处,一面将文字聚焦现实,集体发力,创作推出了一批社会反响较好的作品。”

一是新红色创作备受关注。报告文学涌现了一批立足新时代、回望历史、昭示未来的革命历史题材的优秀之作,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

二是脱贫攻坚、“新乡村书写”方兴未艾。2021年是我国全面小康胜利完成之年,从2020年至2021年,集中涌现了一大批直接记录全面小康的优秀之作,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创作热潮。全国广大作家纷纷拿起笔来,深入生活,深入贫困最前线,采写鲜活的创作素材和人物故事,写下了一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为这个时代留下了鲜明的小康印记,也为我们民族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史记。这,既是作家的自觉担当,也体现了作家的家国情怀。

三是现实热点焦点题材作品引人注目。聚焦社会的热点焦点疑点难点重点话题,报告文学写作者创作了大量引人瞩目,同时也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作品。

其中,李朝全在谈到2021年生态文学创作时认为,“生态报告依旧成绩突出”。李朝全表示,对于珍稀动植物的保护主题的书写,如余艳关于丹顶鹤保护的《春天的芭蕾》、连忠诚关于国宝级珍禽保护的《大别山:一家人的朱鹮保卫战》,还有李青松《相信自然》对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环境及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情景的美丽描述,都很生动可读。何建明的《德清清地流》描绘浙江德清县在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探讨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双赢。古岳的《源启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诞生记》聚焦三江源的生态和水土保持,任林举的《净土之净》、冯小军的《八步沙的故事》关注甘肃的生态保护,都是今年在生态报告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的新成绩。

李朝全认为,生在中国,身为作家,理当为时代和人民书写。因此,聚焦现实中国,仔细地调查研究社会现实和问题,从中开掘报告文学创作的素材和主题,是作家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报告文学是有力量、有战斗力的文学,它应当直面现实,并对现实发言,为人民发声,同时应具前瞻性、预见性,致力于写出这个时代的痛点,预判社会的“病灶”,提示和引领人们应当注意、警惕和关切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参与推进现实的变革和历史前行的进程。

四是对于时代英雄的赞歌更加入脑入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道德模范、改革先锋、七一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等,纷纷成为报告文学作家创作的热门主题及对象。

五是为时代留下信史。历史题材创作大有可为。作家们都自愿自觉地投身到百年变革的历史与现实的书写之中,投身到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现场。

此外,李朝全在文中也呼吁”报告文学不是二手文学“”报告文学更不应沦为二等文学“,创作者须与时代和人民同行,深入一线,把握历史主动,揭示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规律,为这个时代留下与其相匹配的作品。

 

李朝全简介:出生于福建仙游,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著有报告文学《国家书房》《梦想照亮生活》《梦工场追梦人》《震后灾区纪行》《少年英雄》《你也可以这么好》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庄重文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