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交出“十三五”生态环保高分答卷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01-25 13:02:30 浏览()次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风雨兼程,峥嵘岁月砥砺奋进。今天起,本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栏目,生动呈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突出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举措、新成效,展现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风貌,凝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奋进力量。

  绿,是生态色,是幸福色,是实现可持续、高水平发展的不竭动力。“十三五”期间,浙江省金华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环境立市”战略不动摇,以“美丽金华”建设为抓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研绿为墨”不断擦亮发展底色,勾勒全域美丽画卷。

  回眸“十三五”,金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成绩亮眼。提前三年完成“十三五”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六次捧回浙江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河长制”获国务院正向激励;提前两年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义乌、东阳、磐安成功创建清新空气示范区;获评为“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

  展望“十四五”,金华将数字赋能,拼搏争先,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重要窗口”。

  绿水青山家底更为丰厚,公众生态满意度创新高

  初冬,婺江水面如镜,不时有水鸟翩跹其上,追逐嬉戏。“经过几年治水后,水中的鱼恢复起来了,大天鹅、灰鹭、野鸭等也越来越常见,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江边跑步的市民师文帅告诉记者。

  水质变好,这是“十三五”期间金华生态环境提升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金华设置生态环保重点指标11项,涵盖水、气、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和生态建设。历经五年孜孜不倦攻坚,最后悉数得到高分。

  水质改善,碧波荡漾幸福。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43个地表水断面、11个“水十条”国家考核断面、17个省控断面、20个县市交接断面和10个市界出境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历年改善幅度全省第一,特别是10个出市境断面,9个达到Ⅱ类水质,真正实现“一江清水送下游”。8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并优于Ⅱ类,成为金华最优的生态产品和最靓的金名片。

  空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蓝天白云成标配。截至2020年11月底,金华市区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同期下降50%;空气AQI优良率为92.2%,比2015年同期提高17%;市区和7个县市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面达标。

  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市民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十三五”期间,金华初步建立起农业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基本消除农业“两区”重大土壤环境安全隐患。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近100%。眼下,金华“垃圾革命”有序开展,“无废城市”创建蹄疾步稳,农村“二次四分法”、城市“两定四分”全面铺开,垃圾“零填埋”目标即将实现,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率、农药废弃包装物处置率均超95%,土壤变得更为安全、洁净。

  此外,“十三五”期间,金华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约束性指标比2015年均下降明显,3项指标提前超额完成,让城市空气更清新。

  重点指标悉数达成,金华绿水青山家底更为丰厚,成为市民切身可感的幸福。据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数据,2020年,金华公众生态满意度得分86.15分,得分连续8年逐年提升,创历史新高。

  生态廊道风光旖旎,成休闲放松好去处

  傍晚,三江六岸灯火璀璨,浙中生态廊道成为市民外出休闲首选。

  2017年,金华启动浙中生态廊道建设,致力于打造全国首条全市域、全流域、复合型的生态廊道。4年来,金华共实施生态廊道项目949个,累计投入金额超1400亿元。

  在浙中生态廊道这一条主线的带动下,散落在金华沿江各处的资源,如同一块块璞玉被挖掘出来、利用起来。一大批村落通过治水改善环境,从过去的“脏乱村”“垃圾村”嬗变为风景秀丽的旅游村,依托绿水青山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产业;一大批项目通过产业论证评估,从以往的“低小散”“无特色”,变为焕发出强大动力的新动能。

  如今,通过水系联通、水岸环境整治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及贯通金华全境的生态河流、防洪堤坝、健身绿道、彩色林带,把沿线的特色村镇、休闲农园、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有机串联起来,构筑起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绿色产业于一体的浙中生态廊道。

  生态改革亮点纷呈,“金华经验”全国推广

  群峰有脉,江河有源。位于浙江中部大盘山脉的磐安,自然河流众多,是钱塘江、瓯江、灵江、曹娥江的主要发源地。多年来,为了“一江清水送下游”,磐安付出了巨大努力。2019年,磐安首次获得总计1794.7万元的生态补偿款;1年后,磐安再度获得总额2346万元的生态补偿款。

  据了解,2016年4月,金华率先建立流域水质考核奖惩机制,对县(市、区)出境水质实施经济奖惩,水质改善达标,市财政予以奖励;水质不达标,则实行经济处罚。2017年7月,金华又有新突破,制定《金华市流域水质生态补偿实施办法(试行)》,在全流域上下游县(市、区)之间实施双向补偿机制,成为全国第一个试行全流域上下游水质生态补偿条例。机制实施4年来,已累计支付生态补偿款2.14亿元。

  “谁排污、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在生态补偿机制作用下,上下游构建起了“流域命运共同体”,时刻紧盯水质,互相监督和激励。至此,金华江河干流断面连续4年全部达标。金华水质生态补偿机制,正是金华市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

  “十三五”期间,金华亮点频出。治水方面,金华制定了《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为该市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治水十法”获时任中央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污水处理厂“金华标准”为出台“浙江标准”提供示范经验;创新“生态洗衣房”模式,实现了洗涤废水统一纳管处理,经验在全省推广。

  垃圾分类方面,金华首创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在全国推广,并入选党的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人民日报刊登《浙江金华:垃圾分类有办法》《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建设美丽乡村》,深度聚焦金华市农村垃圾分类经验。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垃圾分类、减量变宝”为题向全国推介“金华经验”引起全国瞩目。永康“五步法”、义乌“互联网+集中处置”机制在全省推广,省领导多次批示肯定。

  治气方面,金华率先成立“蓝天办”并实体化运作,联合各部门协同作战,常态化开展联防联控蓝天保卫行动。首创乡镇和工业园区空气质量预警机制,全域建成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第一时间将污染溯源到具体网格,实现精准治气、科学治气。在全国率先使用遥感监测车开展“遥感+执法”联合路检执法行动,先后获得多位省领导批示肯定。

  在生态提质机制改革中,“金华样板”可谓层出不穷,成了绘就金华市“十三五”生态美丽画卷的重要推动因素。

  谋划实施七大行动,拼搏争先提亮生态高颜值

  “十三五”交出高分答卷,“十四五”依旧砥砺前行。“金华市作为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四大都市区’之一,具有美丽中国、美丽浙江建设的经济优势、政策优势、实践优势和制度优势等诸多优势。”金华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金华市将努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总体目标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高位稳定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本满足公众需求,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努力成为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窗口。

  这位负责人表示:“金华市将谋划实施可持续战略、系统治水、精准治气、综合治土、环境安全健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化改革创新七大行动,致力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维护环境生命周期健康、生态示范创建、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新目标值。”

  锚定实现新目标,工程项目是抓手。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金华将主要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大工程带动大治理,切实把项目实施作为确保实现规划目标的有效抓手和有力支撑,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重要窗口”。

  一个生态颜值更高的金华,正款款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