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区浇封新的水泥路面、铺设废水导流沟、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危废仓库……在投入800多万元,整改数月之后,浙江省台州温岭市兴源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褪去了往昔“脏乱差”的“外衣”,来了个华丽转身。
近年来,温岭“环境革命”“产业革命”双轮驱动,以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突破口,全面启动新一轮船舶修造行业整治提升行动,重塑产业新业态。
船舶修造行业亟待整治、优化升级
温岭市有着绵延317公里的海岸线,这既是一条美丽的风光带,又串联起了海洋捕捞、船舶修造、水产养殖等沿海特色产业。但早期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这条海岸线一度受损,亟待修复。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温岭船舶修造行业,常年承担着本地及周边地区近3800艘渔船的维修业务,5万吨以下船舶制造国内领先,在台州乃至全省都占有一席之地。经历过跌宕起伏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生产方式问题凸显,船舶修造行业到了迫切需要整治倒逼、优化升级的发展阶段。
兴源船厂成立于2001年,是松门镇较早的一批船舶修造企业之一。2019年10月,兴源船厂关停整治,也是最早迈开整治步伐的修造船企业之一。“我们设置了规范的危废仓库和一般固废贮存点,在固废场地设置雨棚,粉料固废袋装化。同时,危废储存仓库四周设导流沟和收集井,门口设明显的危废标识牌。”兴源船厂相关负责人程岗告诉记者,船厂通过政府环保网站统一申报台账记录入库的危废品,然后交给有资质的企业处理。
兴源船厂在污水处理上也花了大功夫。新建污水处理站,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通过管道统一排放到管网里,从而实现污水循环利用。“以前,海水又脏又臭又黑,如今在附近海域能看到鱼虾了。”程岗欣喜地发现了这一变化。
推广“绿色修造船”,做市场“引领者”
整改工作中,温岭将环境整治作为重点,淘汰落后产能,同时结合船舶产业的周期性特点制定整改计划,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在合兴船厂的修船区,几名工人操控着高压水砂射流除锈装备,对船只进行除锈“美颜”。船体周围不见飞扬的沙尘,也没有轰鸣的喷砂噪声,产生的废水还能回收再利用。2019年10月,合兴船厂率先开启转型升级之路,投资2000万元对船舶修造生产工艺技术和环保设备进行整体改造提升。
扬尘、油漆废气是造船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合兴船厂按国际PSPC标准建设喷砂房、涂装房,并从造船的实际需求出发,给每个船台配备移动喷涂房,结束了以往造船时粉尘飞扬的历史。同时,为解决废气污染的难题,合兴船厂立足科技创新,引进国内领先的废气回收处理系统,对油漆废气进行减风增浓,达到设定浓度后催化燃烧,实现达标排放。
“‘绿色修造船’是行业趋势,只有加大技改力度,才能当好修造船市场的‘引领者’。”温岭市船舶整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谋长远发展,全市各大船企致力于研发科技含量高、污染低的节能环保修造技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截至目前,温岭市39家船舶修造企业中,21家拟淘汰船企已全部关停,18家拟整治提升企业已投资1.2亿元(其中环保设备投入4137万元),完成场地硬化面积105万平方米,全面建成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和固废收集等环保设施。今年上半年,即便在受疫情与行业整治影响的情况下,集中全市大部分船舶修造企业的松门镇造船行业产值仍达4.64亿元,同比增长6.18%,温岭船舶制造行业仍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