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萍制图
◆本报记者吴玉萍
今年以来,甘肃省环保厅进一步理清环境与发展的事权关系,加快促进投资便利化;严抓污染减排,为全省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严格环境执法,倒逼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简政放权,促进投资落地
为掌握全省重大项目环评工作进度,甘肃省环保厅建立了逐个项目环评调度工作制度,按月对全省重点项目环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
2015年全省166个重大项目中,由省级推进的82个,已完成审批43个,正在报批22个;由市州推进的84个,已完成审批44个,正在报批28个。
自6月以来,甘肃省环保厅及时组织力量先后赴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就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和措施,推进项目实施。
同时,针对项目业主对编报环评文件不重视、环评文件的委托和编制滞后等问题,与省发改、工信、交通、国土等相关部门及时就项目环评情况进行对接,共同督促建设单位加快项目前期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进度。
甘肃省召开环评机构座谈会,要求各环评机构对承担的重大项目环评工作在不降低环评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编制进度,及早拿出合格的环评文件,为项目顺利审批、及早落地创造条件。
甘肃省还对环评文件编制完成的项目加快审批,特别是对环境影响不大的精准扶贫、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项目建立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对不符合产业准入和环保准入的项目及早告知业主,避免投资损失。
甘肃省环保厅还从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放管结合3个方面,不断加大环评审批改革力度。在2014年下放市州审批13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市州审批项目投资额度由1亿元提高到5亿元,将6类项目不分投资主体和投资规模全部下放至市州环保部门审批。
他们制定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规则》,探索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按照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程度分为A、B、C三类,分别明确审批时限。制定实施相关管理办法,强化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属地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及企业的环境责任,确保下放审批权的项目市州环保部门能够接得住、管得好。
此外,甘肃省环保厅认真落实省政府“超常规不超程序”的要求,支持重大项目和“6873”项目建设,对于前置手续齐备、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建设项目,省环保厅将环评审批时间压缩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于由市州、县区环保部门审批的“6873”公路项目,加大督导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开工。
狠抓减排,腾出环境容量
“十二五”以来,甘肃省不断健全完善污染减排激励政策,省财政共投入污染减排专项资金约5.86亿元,对全省1408个重点减排项目给予了资金补助,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减排工程建设。通过财政资金带动,2011~2014年全省已累计投入约65亿元,完成了1826个重点减排项目。
目前,甘肃省已基本完成了环境保护部与省政府签订的《甘肃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中所有重点污染减排项目建设,基本实现了县县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提前完成了全省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脱硝、现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脱硝、钢铁烧结机脱硫等大气减排任务。
全省重点涉水行业水污染物减排、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养殖小区减排、淘汰燃煤锅炉,以及淘汰老旧机动车、黄标车等重点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经过努力,甘肃省已连续4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4项主要污染物年度总量减排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严格执法,促进调整转型
2015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甘肃省主动作为、持续用力、重典治污,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
今年以来,甘肃省环保厅会同省发改、国土、水利等有关部门,分阶段开展了5次省级督察,发现一些企业存在淘汰拆除不符合产业政策设备进度缓慢、部分流域水质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多数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共371个。
目前,甘肃省环保厅已督促各地、各部门、各企业完成整改237个,正在整改134个,整改完成率达64%。采取综合督察、专项稽查、暗访抽查等手段,严格执法、严肃追责、依法行政,先后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40件,其中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3件,查封扣押案3件,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案26件,移送行政拘留案3件,污染犯罪移送案3件,处罚款998万元。
在武威荣华公司向沙漠排污问题发生后,全省各地开展了沙漠涉水企业大排查,进一步掌握了沙漠周边区域工业园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去向。先后排查出各类环境问题76个,现场关停企业4家,下达21份环境监察建议书。
在环境执法过程中,甘肃省强化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了全省产业结构合理化、科学化。同时,严格执行各项环境法律、法规,倒逼企业转型,淘汰了一批工艺落后项目、设施,使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