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湿地上修建的木栈道,已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好去处。张菊芬摄
吴泾公园。 周阳 摄
◆本报通讯员姚秀弟
如何有效破解传统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发展模式?上海市闵行区作为上海市重要的工业集聚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环境优先理念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支撑科学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因素加以固定和强化,走上了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初步走出了一条工业城区建设特色生态文明之路,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提升能级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提升产业能级——“十二五”以来,闵行区关停淘汰了60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7大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区经济结构中二产能级有效提升,三产比重不断加大,到2014年三产比重占45%,二产比重由74%降到54.9%。
优化产业布局——实施“三个集中”工程(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形成以“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大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工业集聚格局,区域内四个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7.9%,工业用地规模控制在30%左右。
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和循环经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已有3家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莘庄工业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莘庄工业区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全区的土地产出率高于同期上海市平均水平。
推进低碳发展——全区已有197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360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不同层面循环经济试点单位83个,形成了以点带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态势。低碳试点逐步推进,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低碳经济园区、新虹街道建设低碳社区列入全国低碳发展园区、社区试点。
“十二五”以来,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分别完成减排目标的50%和60%以上,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的脱钩发展。
加大投入
改善城市服务功能
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绿地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19.5平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平方米。在上海市率先开展大规模立体绿化建设,已建成立体绿化30万平方米,闵行区荣获世界屋顶绿化“最佳城市金奖”。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建成吴闵北排、春元昆、中北片及浦东地区四大污水收集系统,污水管网1254公里。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置为重点的村庄综合改造。区域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87.5%;区域水面积率保持在7%以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行绿肥种植,实施节水节肥工程,推进稻麦秸秆还田,完成4个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建设,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治理工程(两家关闭、3家完成标准化建设),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区域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推进绿色宜居服务功能——优化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路网密度3.23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线网密度1.64公里/平方公里。区内有轨道交通6条线,运营线路总长度50.8公里,站点30个。在全区居民集中区、商业网点及公交换成站点设置免费服务网点574个,投放自行车1.9万余辆,向市民发放诚信使用卡4.3万余张,形成了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相互衔接的公交网络,为居民低碳化生活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实施城区低碳化改造,结合大型居住社区的建设,严格落实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确保新建民用建筑100%采取节能技术,同时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3年来,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70万平方米。大力推进绿色住宅建设,建成万兆碧林湾、万科朗润园、一品漫城等一批低能耗绿色住宅,世博会的“上海人家”的雏形就在闵行区。
推进重点领域环境治理——吴泾老工业基地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约150亿元,累计完成受污染居民动迁2450户,完成企业结构调整及污染源治理项目93项,同步实施系列配套市政建设和绿化建设项目,环境面貌大为改善。以虹桥交通枢纽建设为契机,搬迁两高一低企业1582家,腾地22平方公里,从源头消除污染排放,带动了闵北工业区整体转型。加强交通噪声污染的治理,在金山支线、沪杭客专等工程中全部落实了声屏障措施。投资1.1亿元已建成A4、A20等高速公路实施了沿线噪声敏感点整治,安装隔声屏1.8万余米。大力开展大气环境治理,制定出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的专项资金扶持办法,促进企业加快落后产能及污染工艺的淘汰。关停71台燃煤锅炉,27台20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脱硫改造,其中25台已安装废气在线监控。
规划引领
合力推进生态建设
谋规划,抓议题——将“生态立区”的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中。先后组织编制了《闵行区生态区建设规划》、《闵行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闵行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配套制订了“产业结构调整三年滚动计划”、“循环经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环境保护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行动计划,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去年区委开展“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及对策研究”重要议题研究,审议通过《闵行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闵行的决定》。
强基层,抓联动——组建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全区多个委、办、局以及镇、街道30多个成员单位的“闵行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领导小组”,增强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的整体性。全区以环境绩效综合考核和污染源分级管理为重点,逐渐形成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区镇协同机制。同时,伴随城市管理大联动体系的建设,将环境污染控制、环境风险防范纳入大联动平台,依托区联动中心以及13个分中心和数百个工作站,整合巡查力量3.6万余人,实现了对环境日常监管、环境风险的实时监控和有效处理。
严执法,抓服务——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建立案件回访和后督察制度,确保整改措施落实,近5年累计对1800余起环保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处罚金额达2800多万元。建立重点企业监督员平台,通过座谈会、现场调研会等形式,倾听企业呼声,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环保法律、政策、技术等的指导和服务。通过严格把关与优化服务并重,有效推动了区域污染企业的关停和现有企业的减排增效。近年来,全区平均每年否决不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污染型项目或可能引起扰民项目50个以上,同时,将产业升级、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优质项目列入环评审批“绿色通道”重点支持项目,对占项目审批总数10%左右的项目实施了“绿色通道”审批。
共同参与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
建立宣教长效机制——围绕“六五”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活动,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号召市民用实际行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我们的家园,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培育了“生态文明百场宣讲活动”、“生态文明校园行活动”、“生态文明结对共建活动”等一批面向社会不同层面、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宣教和实践活动项目,并形成品牌化设计、项目化推进、社会化运作开展生态文明宣教的长效机制。
引导企业自律机制——积极推动实施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建立起环保违法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上市企业环保核查制度以及环境质量公报制度,以此为抓手,促进企业环保诚信体系建设。全区目前已有百余家企业(园区)每年发布环境质量报告书,一批企业走进环保公益的行列,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生力军。可口可乐饮料(上海)有限公司向社会开放,共享企业环境教育资源,成为首批“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与政府合作启动“绿动社区”项目,深入社区每年滚动实施系列环境宣传和实践活动;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72%以上企业加入到“共同环境行为宣言”签署行动中,组建起“绿色企业联盟”。
搭建公众参与机制——以绿色系列创建为载体,搭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平台。全区7个镇创建为国家生态镇,“绿色小区”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不同类型环保科普基地17个。200多个居民小区和一批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公园实施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全区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每年减量5%,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以上。
政府部门与多个社团组织联合推出了系列环保公益项目,持续开展了“光盘行动”、“我们相约不放烟花”、“绿色出行”、“绿色大冲浪,环保也快乐”等系列环保活动,NGO、NPO组织、环保志愿者团体蓬勃发展,保护母亲河志愿者行动入围“福特汽车环保奖”,2013~2014年,申城“十大环保达人”,新虹街道更绿社区环保服务中心孔令韬、虹桥镇虹华苑居委流晶逸彩社区居民邓海波双双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