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次观测发现世界近危物种—彩鹳
作者:编辑部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4-04-22 09:15:10 浏览()次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野保科工作人员近日在湿地独流减河区域进行迁徙候鸟日常监测时,发现了在我国境内已难觅踪迹的珍稀鸟类——彩鹳。据目前观测,现身北大港湿地的彩鹳数量为1只,健康状况良好,警惕性很高,雌雄未知,且未发现环志。

彩鹳。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孙洪义供图。

“彩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NT(近危)物种,中国境内疑似已经灭绝。”据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土壤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室岳昂博士介绍,彩鹳主要分布在印度至中国西南部等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我国境内已经罕有记录,在天津更是自有观测记录以来被首次拍摄发现。

据了解,彩鹳别名白头鹮鹳,属鹳科、鹮鹳属。体长一般为93至102厘米,体重2至3.5千克,主要栖息于湖泊 、河流、水塘等淡水水域岸边浅水处及附近沼泽和草地上,以鱼为食,但也吃蛙、爬行类、甲壳类和昆虫等其他动物性食物,偶尔也吃少许植物性食物,寿命最高可达28年以上。

“彩鹳的出现与湿地生态环境逐年变好紧密相关。”岳昂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天津市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逐年提升,通过长期调查监测,东方白鹳、遗鸥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已将天津湿地作为了重要的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

岳昂表示,下一步,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加大监测力度,针对彩鹳的栖息情况、迁徙途径等进行长时序跟踪监测,同时结合近期发布的天津市地方标准《重要湿地监测技术规程》,针对北大港、七里海等湿地保护区开展多过程、多维度和多尺度长期连续观测,以揭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陆——海”作用等对滨海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环渤海滨海地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科学管理和功能提升提供科学支撑。

编辑:董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