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肉鸭养殖以大棚养殖和水面养殖为主,大棚养鸭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待一茬肉鸭出栏后,将棚内垫料及养殖期间产生的粪污清理出鸭棚处置;水面养鸭,粪污则会直排水体中分解。
鸭子是知名的“粪便机器”,它们每天产生大量粪便,而且其中含有高浓度的氮、磷等有机物。当这些粪污直接进入水体时,会迅速分解,消耗掉水中的氧,导致水体污染、鱼虾死亡、有害藻类滋生、水体变黑发臭。许多地方的村民已自发不在自然水域养鸭,大棚养殖便成为村庄养鸭的唯一选择。
当前,苏北鲁南经济薄弱地区更多的养殖户选择在自家的农用地里建设养鸭大棚,不断扩大的养殖规模和一月一茬的养殖周期产生大量粪污难以处置;缺乏统一规划和不合理的选址,养鸭棚对村庄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污染治理措施和配套管理不足,养殖户缺乏严格的管理和规章制度,导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特别是受土地资源的限制,大多数养殖户缺乏更多的耕地去容纳消解粪污,加之种养脱节,大棚中清理出的粪污成为养殖户的沉重负担。于是,有的养殖户便随便挖个大坑,将粪污储存进里面,进行露天发酵;有的养殖户索性将养鸭粪污直接排入周边的耕地农田,美其名曰“肥田”。
粪污还田利用本应是解决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然而鸭粪不同于其他畜禽的粪污,“鸭粪进田害死苗,兔粪进田乐逍遥”,养殖户将鸭粪直排农田实属无奈之举。未经处置的鸭粪堆积农田,一则臭气熏天,污染空气环境;二则未经沤制发酵的粪污造成土壤及农作物受伤害,雨季很容易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村庄农户大棚养鸭也着实不容易,破解养鸭粪污直排农田需疏堵结合。一方面,要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推动养殖粪污得到规范化、资源化利用。当前,养鸭粪污的干湿分离、快速烘干制肥等无害化处理设施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的成本高昂、普及程度有限,处于转型之际的养殖农户,不仅要负担扩大生产规模的高成本,还要面临繁复的审核程序和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问题。要深入加强绿色生产技术指导和帮扶服务,让养鸭户上得起、用得起、会使用治污设备,破解养殖户的两难瓶颈。
另一方面,更要选取典型案件依法查处,针对通过帮扶仍我行我素、肆意向农田直排的典型户,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结合《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责令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处以相应的罚款警示。对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让养殖户谨记,养鸭粪污只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还田利用,遏制粪污直排农田的现象。
图为某村庄大棚养鸭粪污直排农田状况
编辑: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