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垃圾发电行业首个绿证上架交易,收益归谁所有?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4-01-30 23:59:30 浏览()次

近日,绿色动力常州公司成功获得绿证,并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平台核发,在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上架,成为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内首个获得绿证并上架交易的企业。

国补退坡背景下,绿证核发进入新阶段

绿证是绿色电力证书的简称,是一种具有唯一代码标识的电子凭证,实质就是绿色电力的“身份证”。每一张绿证代表着一兆瓦时(1000度)的绿色发电量。每一张绿证的产生或交易,就意味着有1000度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已上网或消费。绿证和可再生能源补贴一样,现已成为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上网电价补贴面临国补退坡问题。在这种背景下,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对我国绿证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其中明确,对生物质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这标志着绿证核发进入新阶段。

据悉,绿色动力常州公司是绿色动力集团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垃圾发电项目,2008年投产。面对绿证新政策带来的机遇,绿色动力常州公司在生物质行业放开绿证交易之后第一时间与国家可再生能源平台沟通,为绿证核发完善各项手续。

绿证收益归谁所有?

绿色动力常州公司表示,如上架的绿证全部售出将为集团带来较为可观的额外收益。

是否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开发绿证的收益都归企业所有?需分情况而论。

一位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绿证按照项目是否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情况分为有补贴绿证、无补贴绿证:对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项目,绿证收益归发电企业或项目业主所有。对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项目,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属于国家保障性收购的,绿证收益等额冲抵中央财政补贴或归国家所有;属于市场化交易的,绿证收益在中央财政补贴发放时等额扣减。

为何2021年、2022年绿证交易量陡增?

前述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绿证市场发展历程来看,2017年,为解决新能源补贴问题,我国正式启动绿证核发和交易工作,以陆上风电和集中式光伏两类项目为核发范围,建立了绿证自愿认购体系,因价格较高,需求侧参与积极性不高。2017年至2020年,绿证交易量逐步下降。但随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对绿证相关政策的颁布,2021年起,绿证市场交易逐渐活跃起来。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约5954万张、累计交易数量1031万张。其中,仅2022年交易数量便达到969万张,占到总交易量的约94%。”

2021年、2022年以来,绿证交易量陡增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主要原因一是供给侧核证范围扩展:2021年5月25日起,无补贴绿证核证工作正式启动,因价格较低成交量陡增。2023年,相关部门将核证范围进一步拓展包括生物质发电等所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二是通过绿电交易同样可获得绿证。2022年,随着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电力交易实施细则,通过绿电交易也可获得等量绿色证书。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倒算,2022年绿电捆绑销售绿证的数量达584.4万份,达到全部绿证累计交易量的56.68%。三是绿证需求增加。”

这位负责人分析,2021年以来,绿证需求增加主要基于三个因素。首先,根据政策规定绿证可作为可再生能源消纳方式之一。其次,2022年国家规定新增可再生能源在全国和地方考核能源消费总量时予以扣除,明确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能耗双控政策的推出,对各省影响较大,可能成为绿证需求增长的主要抓手。最后,承诺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对绿色供应链有要求的外资企业或者出口型企业的参与。根据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的统计显示,南方五省区内参与绿电交易的主体覆盖数据中心、金属制造、建材化工、能源、食品生物等行业,其中港资、外资及外向出口型企业占比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