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有了二次生命什么样?“海洋屋共创展”中找答案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3-08-21 23:05:00 浏览()次

废弃渔网、塑料瓶、垃圾袋……海洋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带着人类生活印记的海洋垃圾。如果赋予这些海洋垃圾第二次生命,会是什么样子?

为倡导更多人一起“关心海洋,让生态可持续”,8月21日,由海洋垃圾搭建而来的“海洋屋共创展”,在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创业广场举办,展览将持续5天时间。

在这场展览中,腾讯SSV联合多家公益机构、十余位艺术家、300名共创者,将回收而来的海洋垃圾变废为宝,融合装置、视觉和行为等艺术元素,搭建而成“海洋屋”,重塑了那个被人们丢弃的“家”。

“海洋屋共创展”海报

“海洋屋”的外墙通透,远看仿佛一串串风铃,白色、浅蓝到深蓝的线条宛如海浪,微风拂过,好似海浪翻滚。

“海洋屋共创展”外景

知名设计师、SenseTeam感官体创始人兼创意总监黑一烊,是此次“海洋屋共创展”的策展人。他介绍,整个“海洋屋”的造型灵感,来自海岸线和海波纹,以水滴的外形搭建出立体空间;“海洋屋”外围悬挂的是为这次展览特制的吸管笔,回收的塑料吸管装上笔芯,设计成了可持续利用的吸管笔,时刻提醒大家关心海洋中的塑料污染问题。

海洋屋的一头,悬挂着一封巨大的、来自海洋的“家书”,以“妈妈”的口吻,呼唤孩子们关心海洋——大海孕育万物,是一切生命的起点与家园。但人类这个淘气又健忘的“孩子”,却在海里留下了很多带着生活印记的垃圾,就像是不小心把“家”丢进了海里。

“这次,我邀请了多位艺术家和创作者,把‘海洋垃圾’重塑成艺术品,希望和你一起找回被丢弃的‘家’。”“海妈妈”家书的旁边,便是“海洋屋共创展”的入口。

将废弃的渔网变成客厅的装点,用打磨后的海玻璃送给自己当饰品,残缺木片摇身变成精致香台,填海路线图被搬上桌面成为最美海岸线……“在‘海洋屋共创展’中,观众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不同感观体验这些多元的艺术形式,感受一场独属于‘海洋屋’、艺术与自然共创的碰撞与交流。”黑一烊说,“这场展览不以某件艺术品或艺术家为核心,尊重每一个不同的表达,在有限的海洋屋空间里讲述一个无限‘可持续’的故事。”

万云峰是参与此次艺术共创的国际环保艺术家之一,他用到的海洋垃圾大部分是自己在海边捡的。“从小我就喜欢海,当我看到一些关于海洋污染的新闻报道时,我被震惊到了,觉得自己必须得做些事情。”通过行为艺术、装置、绘画、手工艺等各种天马行空的设计,万云峰赋予海洋垃圾新的生命,让大家看到垃圾再生价值的同时,呼吁更多人保护海洋。

万云峰以渔网附身模仿被渔网缠住的海洋生物

除了像万云峰这样的艺术家外,深圳博米艺术中心的100多位孩子,也是“海洋屋共创展”的重要参与者。他们为此次展览创作了几十件艺术作品,其中最小的创作者只有3岁。

在创作前,孩子们花了两个月时间,将家里的垃圾回收分类,比如纸类、橡胶类、金属类、玻璃类等,理解了什么是可持续,孩子们才开始创作。

其中的一件艺术品,是孩子们用回收垃圾和一些复合材料,做出了一个个“肺”,命名为“潮汐呼吸”——呼吸是一种自发性行为,正如大海的潮汐也是如此。博米的小设计师们以海洋垃圾等材料模拟肺的形态,试图唤起观众对海洋生态的关注和保护。

博米小设计师们创作的“潮汐呼吸”

“通过这次‘海洋屋共创展’,我们希望能探讨艺术共创与海洋生态可持续的更多可能,并邀请社会各界一起参与这场关心海洋的共创行动。”作为此次“海洋屋共创展”的发起人,腾讯SSV品牌管理中心项目经理黄暄表示。

在“海洋屋共创展”期间,腾讯SSV再次将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围绕“关心海洋,让生态可持续”的主题,《画说梦想》进行了2.0版本的迭代升级。来自“星星的孩子”携手AI,在AI造梦的交互体验中,引导用户向大海许愿、由AI学“小朋友”的画风生成梦想画作。愿每一个独有的梦,都能被看见,也都能被实现。

用户在微信进入“画说梦想”小程序,可以向大海许愿,并获得专属每个人的梦想画作。完成画作后,用户还可以进入腾讯文档参与共创画作,一同“共创蔚蓝大海”——为像素画填色,还海一片蓝。该画作在共创完成后将参与腾讯公益99公益日活动,前往活动平台为共创画作送花,即可支持海洋保护相关公益项目,连接“低碳”与“公益”场景,用数字化助力生态可持续。

黄暄介绍,持续5天的“海洋屋共创展”结束后,腾讯SSV将与人民网“灵境·人民艺术馆”合作,将艺术家使用海洋垃圾创作的艺术作品在人民链上链发行,限量十款、每款5000份,并且上线灵境人民艺术馆微信公众号藏品专区,免费发放给热心环保事业的人。

未来,“海洋屋共创展”中的部分艺术品,还将举办公益拍卖活动,拍卖所得公益金将用于海洋保护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