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零废弃”新升级!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游览,你体验了吗?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8-25 19:54:28 浏览()次
  • 8月20日上午,故宫博物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零废弃日”专场活动。自2020年1月,故宫博物院联合万科公益基金会发起“零废弃项目”以来,故宫博物院先后推广了“零废弃办公”、“零废弃游览”等项目。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故宫零废弃”项目是东方理念的延续。作为国家级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地,故宫博物院有责任有义务为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提升观众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观众环境保护习惯。希望通过“故宫零废弃”项目,让来到故宫博物院的观众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带回家并逐渐成为文化自觉,深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今年,“故宫零废弃”项目全新升级,升级后为参观者带来了哪些绿色可持续生态景观和游览体验?记者走进故宫一一解锁。

    花鸟胜卷:生态堆肥新升级

    在箭亭广场东侧,记者的目光被朱墙下、绿丛中的大大小小的箱子吸引。这些箱子是用来做什么呢?记者停下脚步,走近探究,原来这是作为“故宫零废弃”项目亮点之一的“生态堆肥花坛”!

    “生态堆肥花坛”利用故宫的落叶和枯枝进行生态堆肥,将园林垃圾腐熟为有机肥料,在蚯蚓塔和昆虫屋等设施的配合下,花坛可以吸引小动物来分解有机质。

    故宫生态堆肥箱

    “生态堆肥花坛”负责人、镜朗生态闻丞介绍,通过走访中国西南到东北的名山大川发现,一些植物组合既能在中国自然遗产地中看到,又能在古典园林中看到。在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的中国平原、低地区域,具有地带性植被特征的绿地往往仅保留在古典园林中且能够维持更高的生物多样性。基于此前的大量研究,故宫对“生态堆肥花坛”进行了新升级,项目团队将地带性植被融入“生态堆肥花坛”设计,在其中加入多种华北地区乡土植物,使花坛里的动、植物更接近自然群落,未来可以在生态系统的不断演替中更好地实现物质循环。同时,“生态堆肥花坛”设计也借鉴了山水花鸟画中的植物组团搭配,采用传统园林造景技法,将画卷里的园林生态美景重现于故宫。

    据了解,新升级的“生态堆肥花坛”中有超过20种本土植物,如牡丹、芍药、枸杞、委陵菜、萱草、射干和华北香薷等。花坛建成后,随即有大斑啄木鸟、远东山雀、黑头鳾、金翅雀等多种鸟类频繁到访。其中,在北京主要稳定分布于卧佛寺、颐和园、圆明园和十三陵的黑头鳾,其家族群能够在故宫花坛中被发现,在北京市中心实属罕见。

    故宫生态堆肥花坛

    绿色游览:观众体验零废弃

    沿着故宫中轴线参观游览,记者处处能看到“零废弃”的身影。

    一路走来,记者发现道路两旁的垃圾桶数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零废弃”的核心之一就是遵循“3R原则”的源头减量,为使观众尽量少产生垃圾,垃圾桶数量也由原来的310组减少到现在的110组。

    零废弃游览知识讲解

    虽然垃圾桶数量减少了,但这并不会为观众投放垃圾带来不便,影响他们的游览体验。据了解,故宫博物院和清华大学通过环境行为学研究,分析出垃圾桶的最佳摆放位置,以此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同时,记者还可以通过“故宫博物院小程序”实时、准确地找到垃圾桶的位置。

    故宫博物院小程序的垃圾桶电子分布图

    此外,记者在游览过程中还发现,减量后的垃圾桶自身也进行了升级完善。不同于日常的垃圾分类回收桶,故宫的特色分类垃圾桶共有7个桶位,分别对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纸张、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液体和有害垃圾进行收集,从而显著提高分类效率,便于对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

    故宫垃圾分类方法图解

    记者进入文创商店,打算购买纪念品时,在商品柜里发现了一些文创“新朋友”——特色环保文创。据了解,来自故宫的废弃塑料瓶经过回收、清洗、切片,运用“化塑为丝”工艺转化为再生聚酯纤维进而加工制作成环保的“零废弃”文创。其中,3个PET塑料瓶可以回收制成1条精美的方巾,8个PET塑料瓶可以回收制成1个文化环保袋。

    故宫商店的特色环保文创

    中午时分,记者走进故宫餐厅,看到餐厅在倡导观众节约粮食的同时,还设计了许多“零废弃”细节助力“光盘”行动,如在餐盘边设置谜题,只有当观众“光盘”后才可以揭晓谜底。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观众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培养“光盘”习惯,从源头践行“零废弃”。

    结束故宫中轴线的参观游览后,记者发现全新升级后的“故宫零废弃”项目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观众参观过程。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可以收获满满的绿色环保知识、践行“零废弃”生活方式。

    (注:图片由“故宫零废弃”项目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