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乡打通镇级生态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3-14 12:56:19 浏览()次

“企业固废运输路线轨迹缺失,请及时整改。”收到浙江省嘉兴桐乡市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系统发来的信息后,屠甸镇相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打开智慧环保平台查看情况,发现屠甸镇某公司的一般固废装上运输车辆运往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后,因路线轨迹缺失被处置企业拒收。了解到情况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企业要求落实整改。

屠甸镇是桐乡市第一个将“数字环保”改革成果运用到镇级生态环境日常监管中的试点镇。“平台是去年10月投入试运行的,我们将全镇126家企业全部纳入平台,实现了对所有排污企业的24小时在线实时监管。”桐乡市屠甸镇生态环境办专职副主任钱梦阳介绍,原先主要是镇上生态环保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去企业开展监督检查,现在全部接入平台实现了24小时在线监管,大大提高了辖区日常环境监管的效率。

职能下沉,镇街道试点“智慧大脑”

2018年,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启动“互联网+智慧环保”项目建设,从“点、线、面”上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了集“智慧环保”工程、“智慧环保·桐乡市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系统”、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监控平台等于一体的“数字环保”工程,编织“天地空”立体环境监管网络,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到“智理”的转变。

瞄准证后执法监管数字化、智能化的实际运用,2020年桐乡“证后执法试点项目”被列为全省示范推广项目,桐乡分局当年开发的“智慧环保·桐乡市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系统”,专门用于对地面点位上的企业固定污染源实施智慧化数字监管。系统由“一个后台、三个移动终端、四张图”三大板块构成,形成集“云监管、云管家、云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证后执法监管云模式”,可实现固定污染源信息收集、数据分析、预警派单、及时处置、精准执法的全过程监管。

通过企业“五色生态码”、区域环境风险“五色图”、预警报警等创新功能,工作人员就能运用企业、属地、执法三个移动终端来落实企业自查、属地巡查、执法监管的“三级巡查”管控。试点项目成为全省这一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首个标志性成果。

2021年,桐乡“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再次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试点,乡镇对智慧环保平台的运用就是本次试点过程中的一项数字化改革举措。

“此前开发的智慧环保平台主要由市级部门用于对全市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控,去年年底,桐乡以屠甸镇为试点,在平台上设置镇街道模块,将所有企业接入平台,镇上工作人员在平台的手机端就能看到辖区内所有企业生态环保方面的24小时全过程监管情况。”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数字化改革专班人员介绍。

实时监管,“一张网” 让发现问题更及时

日前,桐乡市在屠甸镇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组织观摩屠甸镇数字环保“一张网”在废水、废气、工业固废、全域治水、全域生活垃圾无死角、问题发现智慧报警等方面的具体监管运用和实际成效。

屠甸镇被确立为试点后,迅速成立以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屠甸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设生态环境办公室,并成立生态环境工作专班,全镇8个行政村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构建起“1+8+N”的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组织架构体系。

屠甸镇还出台了《屠甸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制定生态环境问题交办、研商、整改督导和考核等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构建闭环机制,实行“1357”交办协调工作机制,即1天内交办启动整改,3天原则上完成问题整改,5天未完成整改的需上报并明确整改计划和整改时限,7天未完成整改或未明确整改计划的启动督办程序。

去年年底,屠甸镇以桐乡市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等四大平台为支撑,整合成镇级“数字环保”管理模块,打通各系统数据孤岛,构建了全过程一体化监管体系。

“现在,我们通过电脑或手机移动端,就可实时掌握区域全要素生态环境数据和动态变化过程,让监管更精准、发现问题更及时、决策更科学。”钱梦阳介绍,屠甸镇试点试运行3个多月来,效果很好,原先镇街道存在人员少、监管难度大的问题,如今,在数字化平台的助力下,监管实现了“快、准、全”,快速发现问题、准确溯源、监管全覆盖。

“下一步,桐乡将以持续推进‘数字环保’全国试点改革为契机,不断探索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对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等系统进行迭代升级,把环保数字化改革成果从屠甸镇试点向所有镇(街道)推广,打通镇级生态环境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生态环境全域整体‘智治’。”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局长姚伟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