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无废城市’,如何将这一创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先进的城市管理思想落地,需要有专业人员来解读政策、规划方案和提供技术指导。”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温勇对记者说。
自2019年5月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来,生态环境部针对“11+5”个试点城市和地区,组建了7个技术帮扶工作组,实施精准帮扶,旨在从国家层面指导地方做好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温勇承担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第六帮扶组的技术帮扶任务。
2019年6月至2020年年初,温勇带领工作组奔赴海南省三亚市、山东省威海市、福建省光泽县三地,半年时间里已开展了三轮次的技术帮扶工作。
搭建平台,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
据了解,“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第六帮扶组由来自生态环境部直属科研院所、国内多家高等院校及相关行业的专家组成。基于三亚市、威海市和光泽县三地不同的地域特色、产业特征和基础条件,开展针对性的调研和现场指导。
通过定期召开“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会,在帮扶组的协助下,以地方党委政府为责任主体、多部门共同参与试点建设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建设‘无废城市’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一开始有些管理部门认识不清、理解不深。通过帮扶组的政策解读、问题诊断和跟踪评估,逐步理顺相关部门管理职责,各地形成了分工明确、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温勇说。
2019年9月,在现场调研了山东省威海市成山头水域之后,帮扶组提出了建设全国第一个“无废航道”的建议。
据了解,成山头水域总面积达4651平方公里,“这里虽然海域面积不大,但每年来往的货运船、客运船达十几万艘,许多船只在这里或补给,或靠岸维修,由此产生的海洋固废问题比较突出。”温勇手指着地图对记者说。
针对这一问题,帮扶组建议海事部门牵头,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成山头水域设计“无废航道”建设方案及考核指标。威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威海市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监管联单制度(试行)》,建立了生态环境、海事、住房和城乡、交通运输等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实现对船舶污染物的闭环管理。“在政府多部门的配合下,今年还未出现重大海上偷排事件。”温勇说。
变废为宝,打通资源可循环产业链
“从城市层面,将上下游产业链串联起来,上游的废物,可以成为下游的再生资源。将废物变为‘城市矿产’,既能从源头减量,又能解决城市资源紧缺问题。”温勇说。
福建省光泽县是全国“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中典型的农业县代表。通过分析调研,来自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专家提出,可以依托光泽县龙头企业资金、技术、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农业县域特色的“无废产业链”。
光泽县的圣农集团是中国南方规模最大的肉鸡食品加工企业。帮扶组在对养殖产业链进行评估后,根据上下游情况,建议企业以调结构、补短板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一条规模化养殖的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打造“无废圣农”模式。
通过“鸡粪干燥—燃烧—热能收集—发电—尾气净化”工艺,建设生物质发电厂,破解鸡粪治理难题,并为周边企业生产提供电力和热能。
目前,企业年处理鸡粪达27.4万吨,年发电量1.68 亿千瓦时,年可减排COD12.9万吨、氨氮2500吨。
除此之外,帮扶组还协助企业遴选了生物制药单位,深挖鸡血、鸡毛等固体废弃物的附属品价值,逐步实现企业废物全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量身定制,打造一个样板、创造一个模式、树立一个榜样
“‘无废城市’建设没有先例可循,要打造一个样板、创造一个模式、树立一个榜样。”在谈到如何实施精准帮扶时,温勇这样对记者说。
海南省三亚市作为国际热带海滨旅游城市,生活垃圾、快递包装物等产生量随旅游人口增幅的变化较大。针对这一特点,帮扶组提议建立从入岛到离岛的“无废城市”模式,借助旅游产业传播生态文明的旅游文化和“无废城市”理念。
帮扶组建议细化三亚市“无废酒店”“无废旅游景区”“无废机场”实施方案。例如三亚市凤凰国际机场,推出“无纸化”便捷乘机服务,并会同航空公司探索减少一次性餐具等塑料制品的可行举措。
“从旅游产业入手,通过把控机场、酒店、景区等关口,宣传‘无废城市’理念,对固体废物的产生和流向等信息进行调查,做细做精,从而带动整个三亚市‘无废城市’细胞工程建设。”温勇说。
为有效推动三亚市、威海市和光泽县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第六帮扶组一直在努力着。“虽然三个城市有着不同的地域特点和创建模式,但管理思路上存在共性。”温勇表示,下一步,将建立三地政府层面的互动机制。组织开展三地政府互访和实地考察活动,相互交流“无废城市”管理理念。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帮扶工作以来,温勇最大的体会是,从政府管理部门到企业生产者,再到普通市民,大家对“无废城市”的认知度提高了,从生活垃圾分类到限制使用塑料袋,“无废”理念已逐渐融入到城市发展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