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需要一个工作人员每天花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全市医疗废物收集统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固废处处长林卫强感叹。记者了解到,这得益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在疫情期间紧急研发的医疗废物智慧监管系统,它让医废处理监管从十几个单位专人每天90分钟缩减至固废处一人每天30分钟,在减缓工作压力的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
单线变双线,闭环管控降风险
“固废系统早就有了,但是功能不够全面,与其他系统没有联通,可视化程度低,对于监管疫情期间的医疗废物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智控中心负责人毛庆国告诉记者。
据介绍,原来的固废系统只有单线填报功能,仅能满足终端的数据汇总。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仅靠掌握医疗废物整体数据不足以战胜它所带来的高风险,务必实时管控医疗废物处置的全流程。
人手吃紧,系统跟踪不到位,情况紧急,怎么办?“立即开发新系统,从源头收集贮存、中间收运转移到末端安全处置,全链条进行闭环管控。”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初汉发出命令。
记者了解到,医疗废物智慧监管系统借助电脑端管理平台以及手机端APP,利用远程摄像监控、转运车辆GPS定位、系统自动监控及异常预警等科技手段,对医疗废物从“产生到销毁”的全过程进行监管,把传统的单线填报转化为双线监管。
“系统从着手开发到正式上线,前后花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以‘深圳速度’挑战疫情蔓延态势。”林卫强说。目前,医疗废物智慧监管信息系统已
正式上线,从医疗机构、收运处置单位到监管督导单位,由点到线,全面构筑抗“疫”智慧防线,实现疫情防控和医疗废物处置双保障。
手动变自动,智能生成提效率
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局长张兴正介绍,为解决过去医疗废物重量不精确的问题,南山区率先在辖区内6家医院使用医疗废物专用智能秤,变手动称量为自动称量,采用无线信号传输完成医疗废物生成、流转的实时信息采集。利用电子二维码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医疗废物生成“专属身份证”,使产生点情况、称重时间、重量、类别等信息电子化。
同时,同步上传转运司机及车辆信息、电子联单、运输时间、车辆运输轨迹等一系列数据至系统后台,改变以往转运全凭司机自觉的情况,为监管部门实时查询、全程监管、追踪溯源提供有力依据。
“一般性医疗废物规定要在48小时内进行收运,新冠肺炎医疗废物则要日产日清,如果处置单位超期未收运,系统将会自动发送红色预警告知监管人员。”南山管理局执法科负责人易尧告诉记者。这一操作有效方便了监管人员实时、精准把控医疗废物转运情况。
此外,医疗废物智慧监管信息系统中的智能日报功能可自动对每日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生成包含当日处置情况、收运量趋势以及累计处置情况的文字描述,为生态环境部门每日迅速掌握全市医疗废物概况提供了便利。
静态变动态,功能细化减压力
打开运输车辆监管页面,一张深圳地图出现在眼前,选择其中一辆收运车辆,即可动态看到这一车辆正在哪条路上往哪个方向行驶。地图下方还显示了车辆的车牌号信息、司机名字、联系方式以及运输单位等信息,可实时掌握医疗废物动向。
“如果运输车辆在某一个地方停留30分钟以上,监管系统就会发出预警信号。”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固废处工作人员刘川介绍。
深圳市益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为深圳市唯一一家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为加强监管,同时避免执法人员现场监管造成二次污染,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委托天地互通公司在益盛公司安装了15个摄像头进行远程监管。
监管系统通过联通视频数据,把益盛公司的监控画面连接至电脑及手机端,监管人员可24小时实时监控整个处置过程,确保医疗废物100%安全处置。本月底还将实现视频通话功能。
在末端处理上,监管系统还接入了处置单位的烟气、废水、废气等监控数据,确保医疗废物焚烧后达标排放,将监督执法的触角伸至医疗废物处置现场。
“有了这个监管系统,我们在医疗废物监管上底气更足了。”张兴正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