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开展以来,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不少都与垃圾中转站异味扰民、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有关。对此,上海市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垃圾压缩站异味扰民问题整改完成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上海湿垃圾分出量已达8200吨/日,相比2017年的日均分出量增加了1.3倍。湿垃圾激增,对上海绿化市容行业提出了考验。一些湿垃圾处理场站和垃圾投放点由于管理不善,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发现,要求立即整改。
闵行区颛桥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主任汤朝华告诉记者:“原来颛桥镇湿垃圾日均分出量大约40吨,6月开始,增长了一倍不止。”激增的湿垃圾涌入都园路上这座垃圾压缩站,对附近小区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明显影响,几乎每周都有人投诉异味问题。
7月22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赴都园路垃圾压缩站实地督察后,指出了问题,颛桥镇立即启动相关整改工作。一方面,压缩站加快废气、废水处理装置的调试,进一步解决湿垃圾暂存、处理过程中的异味问题。另一方面,压缩站采取封闭式作业,并加装软帘,通过物理防护缓解异味扩散。
8月6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上述两方面整改工作均已完成,居民再未投诉。第三方监测报告显示,该压缩站废气、废水处理装置投运后,废气、废水均能实现达标排放。
环保设施维保方项目经理葛勇表示,今年起,上海所有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渗滤液须就地进行环保处理,废水所含化学需氧量要降至500毫克/升以下,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而以往未经环保处理过的废水,化学需氧量高达4万多毫克/升。
餐厨垃圾中转站臭味得到抑制
今年6月起,杨浦区延吉四村多位居民发现,小区关停多年的管道井垃圾厢房突然变得恶臭无比、污水横流,住在低楼层的居民被“臭到崩溃”。
这一问题经过居民举报,成为中央第一生态环保督察组转办给杨浦区的群众信访举报件。接件后,杨浦区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区有关部门和相关街道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查,该垃圾厢房靠近松花江路安图路路口,原先是延吉四村垃圾管道井的配套垃圾厢房。
“9年前,管道井被封闭后,这个垃圾房也一直处于关闭空置的状态。今年6月1日起,公司启用该垃圾厢房,作为周边区域沿街商铺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后的临时中转点。”据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海桥保洁分公司业务主管朱刘辉介绍,由于新的餐厨垃圾中转点在建设中,要到8月1日完工。“原计划是先过渡两个月后搬离。”
但是,在这两个月的“过渡期”内,相关部门疏于管理,因作业不规范、保洁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污水溢出、臭气扰民等问题,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为了找准问题症结,实现标本兼治,延吉新村街道和区绿化市容局通盘考虑,深入研判,分别提出整改意见,督促立即整改。
7月11日,延吉新村垃圾厢房内的餐厨垃圾桶全部被移走,内部及周边环境冲洗干净后,立即停止使用并关闭。同时,原计划8月投运的餐厨垃圾中转点开始加快建设,在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的前提下,7月11日起,之前点位所有分类收集的餐厨垃圾运至该处暂存及转运。
日前,记者在位于巴士一汽内的新中转点看到,一个全新的餐厨垃圾中转点已建成投运,每天延吉地区沿街商铺产生的20桶至40桶左右(120升/桶)的餐厨垃圾统一运至这里暂存及转运。中转点内放置了近30个湿垃圾桶,也没有丝毫臭味。
朱刘辉表示:“考虑到夏季湿垃圾极易腐坏,散发阵阵臭味的确影响生活环境。”在新中转点,公司投入了数万元加装了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并添置了灭虫灯等设备,成功“抑制”住了湿垃圾的味道。
临时建筑垃圾堆放点扰民被关闭
7月26日,青浦区收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信访交办单,反映盈浦街道盈中小区1号楼东侧一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混入生活垃圾及粪便,环境脏乱;垃圾运输车辆作业时产生扬尘、噪声扰民。投诉人要求小区尽快将该临时堆放点搬离。
经调查核实,盈中小区是1985年建造的一个老小区,1号楼东侧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是2011年开始投入使用,而且是作为盈中辖区唯一的一个建筑垃圾堆放点。不过,该堆放点垃圾分类不规范,没有按照要求袋装化,垃圾分类标识牌缺失,但没有混入生活垃圾及粪便,物业清理力度有待提高;清运单位清运使用的是抓斗车,清运建筑垃圾时会产生一些扬尘和噪声。
发现问题后,盈浦街道关闭了该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并将堆放的建筑垃圾清运干净。盈中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姚雷红告诉记者,关闭原来的点位后,街道对小区附近一公里范围进行地毯式排摸梳理,兼顾居民投放便利性和装运不扰民,排摸新的临时堆放点。
“最终确定了悦盈路上的美都公司库房作为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并落实物业公司安排专人管理。新的点位距离原有点位不到500米,位于盈中新村2号门对面。”姚雷红说。
此外,为提高小区建筑垃圾的清运效率,避免部分建筑垃圾长时间在小区内无序堆放,盈浦街道还加强了与清运单位及小区物业的沟通,确保盈中新村所有居民装修产生建筑垃圾后会及时向物业报备,由物业在产生当天清运至悦盈路上的临时建筑垃圾堆放点,并联系清运单位及时清运。(蔡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