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发布,个别省份须加快改善步伐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10-29 21:42:15 浏览()次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7月—9月)和1月—9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1月—9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类—Ⅲ类)断面比例为89.0%,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持平。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

从全国各城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来看,1月—9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柳州市、吐鲁番市、崇左市等30个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邢台市、开封市、商丘市等30个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

广西继续领跑

从省级层面来看,今年1月—9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前30名城市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柳州市、崇左市、桂林市、百色市、来宾市、贵港市、河池市、梧州市、贺州市、南宁市10地,数量最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吐鲁番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4地,排名第二。

此外,排名前30名的城市中,贵州省、湖南省、甘肃省各有3地;云南省、四川省各有2地;西藏自治区、福建省、浙江省各有1地。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其水环境质量关系着珠江下游特别是粤港澳地区的生态安全。

近年来,广西坚持“三水统筹”,全面落实“河长制”“湾长制”,持续推进西江、漓江等重点流域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强化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置。加强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打造桂林漓江、南宁邕江、那考河等一批优秀典范。截至目前,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库“四乱”问题2432个;因地制宜打造幸福河湖108条(段),其中邕江(郁江南宁市段)入选2024年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成为群众亲水休闲的“幸福岸线”。

在水土保持方面,“十四五”期间,广西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86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4.71%以上,实现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与强度“双下降”。

个别省份须加快改善步伐

今年1月—9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的后30个城市中,山东省有潍坊市、日照市、菏泽市、威海市、东营市、滨州市、济宁市、德州市、青岛市9地,数量最多。

安徽省有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蚌埠市4地;河南省有开封市、商丘市、周口市、鹤壁市4地;河北省有邢台市、沧州市、衡水市3地。

辽宁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各有2地。黑龙江、吉林、浙江、新疆各有1地。此外,还有天津市。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6月的水环境质量排名中,山东省有潍坊市、菏泽市、青岛市、东营市、日照市、威海市、济宁市、泰安市8地落入后30名。

根据1月—9月的最新情况,泰安市退出了后30,但是滨州市、德州市为新增城市。潍坊市、日照市、菏泽市、威海市、东营市、济宁市、青岛市改善情况较为缓慢,仍在后30之中。

作为黄河下游重要省份,山东水环境质量能否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关系重大。

压力之下,山东各地在水环境治理上持续发力。如滨州市近日发布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中介绍道,围绕碧水保卫战,滨州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和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排查整治、入海河流总氮控制,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完成1379个入河排污口、913个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实现138处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11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54.5%,高出省定任务9.1个百分点;城市水质指数5.6360,列全省第11位,改善率列全省第8位;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100%;5条入海河流总氮同比削减17.7%,连续3年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