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十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始终扛牢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强化源头担当,持续加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始终保持100%,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
扛牢责任 多方发力 全力守护一泓清水
安康市地处秦头楚尾,位于南北过渡地带,北枕秦岭、南依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既有北国风光的壮美,又有江南水乡的秀丽。这里望得见山,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被誉为中央水塔、中华祖脉,巴山巍峨绵延、奇峰秀出,动植物种群丰富。
2023年,安康市空气优良天数为339天,综合指数达到3.18,连续四年进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这里看得见水,汉江在安康市境内流长340多公里,古时为南北交融的黄金水道,全市水资源总量252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水源来自于安康市,水环境质量指数达到3.0129,连续多年排名陕西省第一。
这里生态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的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四大国宝”与安康富硒茶树和谐相伴,入选全国森林生态系统产品价值核算试点市,3个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4个县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安康市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把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主动担当作为,坚决履行职责。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提标升级行动,市委主要领导定期安排部署,市政府主要领导双周调度,充分运用明察暗访、通报曝光、督查督办等手段,压茬推进汉江水质保护工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河湖长,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河湖长制工作会等专题研究部署河湖长制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各级河湖长常态化开展督导调研,强力推进重难点问题解决。
颁布施行《安康市汉江水质保护条例》《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推动《安康市河道管理条例》立法,签发总河湖长令,探索推进公益岗位护河员制度,率先建立“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机制,“河长+警长+督察长”的“三长治河”工作机制获评“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建立“河湖长制+志愿者”护河机制,共有2412名河湖长、2598名护河员,让大小河湖有人管、有人治、有人护。
安康市创新实践河湖长制全力守护南水北调大水源、安康市构建志愿护河体系合力守护一江清水、安康市“河湖长制+志愿者”等做法被水利部推广。
此外,积极推动建立汉江流域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与汉中市政府签订了《汉江流域水质保护跨区域协调联动合作协议》,建立信息共享等五项协作机制;与十堰市政府就推动汉江水质互保共治等拟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推形成上下游协同、干支流联动的工作格局。
综合治理 系统施策 全力保护水质安全
“我们时刻紧绷‘安全弦’,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安康市政府副市长周康成介绍说,护水不“护短”,强势开展汉江水质保护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丹江口库区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清理取缔瀛湖养鱼网箱3.5万口,202座电站落实生态截流。治污重治本,安康市累计关停铅锌选冶、黄姜皂素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00余家,建成县级生活污水处理厂11座、垃圾处理(填埋)场10座,完成11座县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91座、垃圾处理设施57座,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685个,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328套。持续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着力实施汉江绿化和“三沿三边”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
加强汉江沿线河流整治,让每一条河流都幸福流淌。实施汉江、旬河、月河综合整治和中小河流治理,持续提升汉江及中小河流沿线防洪保安能力,建成5级以上堤防731公里,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74.31%。在瀛湖库区实行十年禁渔,筹资1.5亿元清理瀛湖库区养殖户468户、拆解网箱31533口。
今年,瀛湖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安康市紧扣“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民富”目标,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建成省级幸福河湖2个、市级幸福河湖11个。
此外,加强水质监测,每月对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42个国省市控断面开展水质监测,每月对市级水源地水质状况、每季度对县级和14个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公布。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 全力拓展生态产业
安康市立足资源禀赋,发扬生态优势,果断放弃昔日以伐木为主的“木头经济”、以矿产开采为主的“石头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转型之路。
安康市优化整合形成富硒食品、生态旅游、新型材料、现代物流、毛绒玩具、秦巴医药、交通装备、消费电子8条市级重点产业链,全市以绿色、循环、低碳为标志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5%,着力打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构建“生态旅游引领、绿色工业主导、富硒农业奠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生态渔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安康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稻殖综合种殖示范区(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等17个国家级示范区(场),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4亿元。“安康钱鱼”“安康花鲢”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安康花鲢”收录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包装饮用水强势增长,全市获证富硒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30家,总设计产能超300万吨,产值超过40亿元,连续4年安康富硒包装饮用水增速超过30%,涌现“汉水硒谷•真硒水”、龙王泉富硒水、硒宝富硒水等特色富硒包装饮用水品牌,品牌影响力辐射全国。水资源价值转化实现了经济增长、群众增收,形成“水养人、人养水”的良性循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掩映间,汉江一桥、东坝大桥虹贯汉江,龙舟文化园、西城坊人潮涌动,亲水广场、汉江公园载歌载舞,以“江若平湖、水映城郭、人游画廊”为文化内涵的城市会客厅在江边落成。集中打造了汉滨区流水镇、石泉县后柳镇等14个移民重点镇,岚皋县马宗村、汉滨区窑头村等40个美丽移民村,汉江两岸一步一景、处处是景,成为人民高品质生活宜居家园的生动写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来,安康人民有付出,也有收获。”安康市政府副市长周康成表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安康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更是安康无比光荣的伟大使命。下一步,将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强化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做好新时代护水兴水各项工作,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幸福安康将生态“高颜值”逐步转化为经济“高价值”,让“秦巴明珠”城市名片绽放出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