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日前集中通报第二批典型案例,直指长江经济带7省(直辖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突出问题。笔者注意到,上海、重庆作为直辖市,南昌、武汉、长沙、昆明作为省会城市,也被点名。
作为在全国发展“一盘棋”中占有重要位置的这些城市,其经济实力也位居全国前列。从2023年GDP数据来看,上海达到4.72万亿元,重庆超过了3万亿元,武汉超过了两万亿元,长沙为1.4万亿元,昆明、南昌分别为7800亿元、7200亿元。然而,与亮眼的经济数据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长期补不上的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对这些城市的点名,也再次警醒相关地方,要关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别被这些短板拉了可持续发展的后腿。
如果说小地方、小城镇发展的底子就薄,往往缺乏资金、技术、人员等投入,导致存在基础设施短板和治理能力弱项,似乎还情有可原。但是对于这些被点名的城市而言,各方面资源集中、经济实力雄厚,本应在环境治理方面有所作为、走在前面,却依然存在污水收集处理问题突出、污水大量直排的现象,恐怕很难说得通。
不可否认,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也有自己的烦恼和难处:人口密集且生产生活活动频繁,污水集中排放量大;建成区的老问题和新建区的新问题统筹解决并不容易;城市治理需要兼顾的事项太多等,但无论如何,环境基础设施都不应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基础设施关系到一座城市能否健康运转,关系到能否增进民生福祉,是保障城市长远发展的基本保障。如果一座城市只是GDP水平上去了,环境基础设施的欠账却始终补不齐,那么表面的光鲜亮丽也很难持久,所谓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市的目标也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
更何况,有的城市所谓能力不足的背后,根本上还是对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没有重视起来。如南昌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滞后,被前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多次指出;昆明市西园隧洞持续多年污水直排,2018年以来相关部门先后十余次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相关问题,但一直未引起重视,也未推动解决。类似问题在其他城市也存在。
对于一些城市来说,以前可能因为的条件限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直排、水体黑臭等“城市病”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如今对环境基础设施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短板视而不见又成了一种新的“城市病”。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经指出毛病、开出药方,需要地方真正行动起来,抓实整改。如果这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依然没有把要求落实到行动上,对于难啃的“硬骨头”不敢动真碰硬,面对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也就很难真正筑牢保障和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稳固基础,这样的发展也不会是牢靠的。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在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应该为其他地方作出表率。希望这些被点名的城市能真正端正态度,以此次督察整改为契机,加大保护投入,尽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短板,交出令人满意的整改成绩单。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刘秀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