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雨水“全勤”,浙江常山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富足山断面再次经历汛期污染“考验”。“通过接入智慧大脑,动态分析污染因子、浓度高值及雨量等数据,断面汛期污染强度一目了然。”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常山分局总工程师袁佳通过操作浙江省地表水水质预测预警系统向记者演示。
今年1—3月,常山港富足山断面总磷浓度同比下降20.7%,水质稳定在Ⅱ类水以上。
这是一场汛期污染防治翻身仗。富足山断面曾连续两年被生态环境部列入汛期污染强度“黑榜”,期间,衢州市被列为省级4个汛期污染防治试点地区之一,开展汛期污染防治专题研究,编制完成汛期污染防治试点工作方案,加快汛期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流程再造、模式创新、效率提升。
通过实施一系列治理措施,富足山断面在今年3月23日强降水天气影响下,断面浊度最高上升至98.9ntu时,但总磷浓度仅0.136mg/L,远低于往年的数值。日前,生态环境部通报,常山港富足山国控断面汛期污染强度已满足问题清单销号条件,予以销号,成功“摘帽”。
“汛期污染防治试点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周志刚介绍,在衢州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常山县结合汛期污染防治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汛期污染强度防治试点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已通过实施规范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农污治理“双提标”改造建设、在建工程管控等八大任务,在8个乡镇(街道)共计572平方公里实施汛期污染防治工作。
“水的问题,在岸上”,这是常山县开展汛期污染防治工作的具体思路。从水土流失专项管理、农业面源污染管理等难点、痛点逐一突破,常山县围绕重点断面开展汛期污染调查,选择降雨时段开展现场踏勘、实地摸排发现问题点位,指导同弓乡土地整治项目在排水区域下游修建生态沟+湿地系统,在天马街道周塘村开展肉牛排泄物规范化管理、提升现有农田基础设施、推广有机肥和发放施肥建议卡等工作。
行动指南正在形成——针对汇水区域的20个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水土流失防治,1500亩农田基础设施完成提升,50个农村生活污水终端实现提标,355份农田测土完成检测,8个建筑和交通项目得到治理,12家重点污染源被列入重点监管对象。
“不仅如此,我们还扩展了‘合作圈’。”袁佳笑着说,流域治理需要一套更加高效的协调机制,来处理上下游汛期污染防治问题。
为此,常山县建立流域治理合作机制,强化横向协同,与开化县签订《跨县流域上下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加强地表水污染联防联控,两县以同一标准联合行动,共同做好上下游水污染防治工作。
编辑:邓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