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的济南,小清河畔,花木葱茏、碧波荡漾。晨光里,人们悠闲地在河边跑步、健身,尽情享受水清河畅的生态之美。
“以前可不是这幅景象!十几年前,我就在河边上大学,那时候的河水又黑又臭,带着颜色,泛着黄白相间的泡沫。后来听说小清河一直在治理,但是距离小‘清’河实在相差甚远。”回忆起前些年的小清河,在附近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市民兰继生打开了话匣子。
住在小清河沿岸的他,时刻关心着水质变化。“这几年的改善太明显了,河水一天比一天清。现在这里环境这么漂亮,我们有时间就过来。同学朋友来的时候,我们就带他们到河边走走看看,有同学觉得不可思议,问我们这真的是咱们学校门口那条小清河?”
变化始于2017年。
那一年,这条河上了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黑名单”。也是从这一年起,山东省济南市举全市之力,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小清河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各部门、各区县纷纷签订污染防治“军令状”,一项项举措紧锣密鼓、直击痛点,袪“沉珂”、治“顽疾”,推动小清河水质连续跃升,水生态得到有效恢复,逐步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宜游”的目标。
全市总动员,提速治污进程
横穿济南城的小清河,历有鱼米舟楫之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清河风景秀丽,流水潺潺湲湲,夹岸绿茵笼波,河内鹅鸭戏游,水中鱼虾跳跃。逐水而生、枕水而居的济南人,对小清河有着独特的感情,亲切地称之为“母亲河”。
七八十年代,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原本清澈美丽的“清”河成为济南唯一的排污河道,变为城市的伤疤、人民群众的心头之痛,河两岸的居民更是深受其害。“小清河何时清”,成了全市群众发自内心深处的质问,也成为济南市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提升的“绊脚石”。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指出,济南市建成区污水直排、雨污混排、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等问题突出,城区每天约6万吨生活污水直排小清河,导致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此前,济南市已成立了由市长任总指挥的小清河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指挥部,提出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思路,要求“系统治、全面治”,保证治污过程的科学性、统一性、完整性和连贯性。而中央环保督察则让这一进程大大提速。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肖红介绍,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四大领导班子,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借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力投入小清河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查问题、定举措、督整改、促落实,形成治污合力。济南市纪委、检察院等联合各级督导组全面出动,通过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联动执法等手段,以督促改,以改促变,破解治污难题。各部门、各区县都签订了污染防治“军令状”,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小清河由“黑”变“清”的步伐得到全面提速。
时隔五年,小清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从当年人人避之不及的“小黑河”,变成了生态景观带,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网红打卡地,市民们感受到小清河的质变,享受到质变带来的优美环境。
“治保用”并举,小“清”河归来
小清河的污水是由纵贯济南市的诸多河流汇集而来,要对小清河污染问题进行彻底根治,就必须治理好每一条河道的污染。对此,济南市坚持“治保用”系统治污,打响小清河环境整治攻坚战。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计珍告诉记者:“为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症结,我们将小清河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布局,通过源头防控、能力建设、雨污分流等环环相扣的举措,推动全流域综合治理。”
五年来,济南市推动小清河两岸66家工业企业全部关停搬迁,取缔非法“散乱污”企业7190家,8家小清河流域涉水企业转型为绿色工厂,排入小清河的工业污水从6万吨/日左右减少至不足0.5吨/日。
加强能力建设,补足问题短板。新建污水处理项目26个,新增处理能力85.39万吨/日,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9.83万吨/日,生活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开展雨污分流,实现管网提升。2017年以来,小清河流域雨污合流管线比例降低至2.77%,,排查管网约9000公里,形成了从每家每户到污水处理厂的全系统管网数据库,建成了排水管网GIS系统。
实施底泥清淤,解决内源污染。投资3.7亿元,对小清河城区段30公里河道进行生态清淤,完成清淤工程量200余万立方米,增大了河道水深,增强了景观蓄水效果。
污水截住了,活水从哪来?济南市在“用”上大做文章,开展生态补水,实现科学调配,保障生态基流,确保有河有水。
“我们相继推动开展济南市水质净化一至四厂再生水景观回用工程,分批对全福河、兴济河、大辛河等16条河道进行再生水补水,提升河道景观及生态功能,增加小清河支流生态基流。同时,实施‘五库连通’工程和兴济河等小清河支流河道清水、中水补源工程,逐步形成‘六横连八纵、一网五水润泉城’的水资源保障新格局,保证了小清河每天出境水量在150万立方米以上。”李计珍对记者说。
为推动小清河治理全过程管控常态化、长效化,济南市积极探索形成长效治理机制,综合运用定期考核、奖优罚劣,多维联动、紧抓落实,加密巡查、铁腕治污,科技支持、强化监管,生态补偿、系统发力等手段,推动小清河长治常清。
生态改善,小清河释放新活力
“这种小鱼叫中华鳑鲏,是自然水域中清洁水体的指示鱼种之一。目前,其种群在小清河里大量出现,充分表征了河道水质的改善提升。”在小清河睦里庄源头,李计珍小心翼翼地托着玻璃瓶,向记者介绍瓶中的小鱼。
作为本土鱼种,中华鳑鲏曾因小清河水质恶化而一度“背井离乡”,难觅踪迹。
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郑琳琳说:“2016年,我们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中华鳑鲏,但数量很少。鳑鲏并不是稀有物种,但是有特殊生态指示意义,它的出现说明生态系统正在逐渐恢复健康。今年以来,我们调查发现鳑鲏种群类群明显增多,充分说明生态系统恢复良好态势。”
记者了解到,睦里庄断面是小清河源头国控断面,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玉清湖街道睦里庄内,是小清河的发源地。
近年来,睦里庄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尤其是今年以来,这处点位一直保持着地表水Ⅱ类水体标准,部分指标已达到地表水I类水体标准。
而在济南市小清河出境断面即辛丰庄断面,随着全流域治污的深入推进,断面水质“破茧重生”,于2019年迎来重新变“清”的历史时刻:当年1月24日,小清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五类水体标准,改变了连续40多年的劣五类水质记录;9月2日起,小清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并持续三个月保持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实现了一年内连续提升三个水质类别的历史性跨越。
此后,小清河在波光涌动中,水体环境逐步巩固提升。2021年,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今年以来,水质均值突破达到地表水Ⅱ类水体标准,再创历史记录。
随着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小清河流域济南段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整体稳步上升,中华华鳅、花滑、中华鳑鲏等本土鱼类物种种群迅速恢复。
数据显示,小清河流域济南段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由2016年的1.26,增长至2021年的2.23。总生物物种丰富度显著提高,水生生物由2016年的73种提高到2021年的230种。清洁水体指示物种占比从2016年的40%提高到2021年的66.2%。
由“黑”到“清”的小清河,为济南市和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释放了巨大的环境容量,提高了环境承载力,成为北方城市内河治污的典型范例。
在济南市历城区,有一片烟波浩淼的大水面,名为华山湖。过去,华山湖是一片沟壑纵横的低洼地,水体黑臭,环境恶劣。得益于小清河水质的明显改善,济南市将这里拆迁整治,开挖成湖,引小清河水补源,打造成为一处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
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工程二部的张广鲁告诉记者,目前华山湖已种养四季互补的水生植物约160万平方米,投放各类鱼贝动物10万余尾,构建完成稳定的水生态系统。湖区主要常规水质指标达到Ⅲ类水标准,透明度大于1米,同时也达到了对地表径流、雨水及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进行再净化并长效运行的作用。
如今,从小清河源头顺流而下,一路绿茵夹岸,一路清水扬波。碧水东流,滔滔不息,济南市巩固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脚步也从未停歇。
去年,《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印发,明确提出将实施大明湖—云锦湖—小清河—华山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推动泉城特色风貌带和黄河生态风貌带融合发展。
今年7月29日,济南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解玉忠表示:“下一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会同水务、农业、城管、住建等部门和各区县,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打好碧水保卫战。”
治理一条河,变美一座城。
如今的济南,不仅拥有闻名世界的泉水,更拥有美丽动人的大明湖、雪野湖等十大湖泊,充满诗意的黄河湿地、济西湿地、华山湿地等23处湿地公园遥相辉映,岸绿景美的黄河、小清河并行奔流,“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美好愿景,已然成为美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