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筑牢长江生态保护屏障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6-06 12:42:31 浏览()次

 依山傍水,江风习习,生产岸线变为生活岸线,公园绿地替代码头船厂……从之前的“化工围江”到如今的一江清水、两岸葱绿,432.5公里的长江江苏段,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岸线总长1169公里,涵养着江苏1/6的沿江生态。作为全国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江苏到底如何实现嬗变?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付出?

敢于“刮骨疗毒”,更敢于“壮士断腕”,这就是江苏的勇气。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清醒认识到“长江病了,且病得不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狠抓长江环境治理,对突出环境问题下猛药,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围绕修复长江生态岸线,江苏沿江各地重拳出击,让"牙齿"硬起来、咬下去……

破而后立,重塑长江“高颜值”

地处长三角北翼的江苏南通,是一座缘水而生的城市。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临江而立,五山及滨江地区占地面积近17平方公里,拥有沿江岸线14公里。浩浩汤汤的江水从这里向东奔流而去,绿意盎然的沿江风光美不胜收。

2020 年 11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的第一站就是五山滨江片区,总书记用“沧桑巨变”四个字形容这里从“脏乱差”变成人们流连忘返的滨江生态公园。

曾经的南通因港而兴,亦为港所困。长江边大大小小的码头,为南通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但沿江岸线上星罗棋布的危化品码头、散货码头、集装箱码头等,使沿江“黄金岸线”成为不折不扣的“生态伤疤”,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临港产业不搬,南通就难以发展。不生态,就淘汰!痛定思痛,南通在2017年全面实施港口码头、沿江企业搬迁和环境综合整治。港口码头方面,由于股权结构复杂,南通市领导带队上门服务。通过多轮艰苦的谈判,最终理顺了港口的股权关系,做通了职工思想工作,初步实现了搬优搬活、搬大搬强。

2018年11月30日,南通港口集团全面停止硫黄进港作业,并按照“只出不进、出清一块即清理一块”的原则,于2019年4月15日前完成了所有硫黄堆场的清理工作,实现场地全覆。与此同时,南通港(口)集团全力推进狼山港务分公司和江海港务分公司搬迁工作,原有2626米生产岸线及1980亩陆域土地腾出后,将重新调整为生活型、生态型岸线。

作为南通长江沿线上地标建筑的姚港油库码头,也在2019年正式迎来了“谢幕”。这个曾经的江苏省内中心油库,始建于1959年,由最初的江边发货场逐步发展成为12万立方米存储量的大型油库,其油品通过长江油轮运至油库码头,再由输油管线输送至库区内油罐存储。油库库区占用长江岸线184米,年吞吐量达240万吨,配送业务覆盖了南通70%以上的成品油市场供应,并辐射周边城市。

任港街道姚港社区工作人员单东辉,对那段坚守在长江边的时光仍然记忆犹新。“实行长江大保护是中央政策,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到位,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单东辉说,白天,他和攻坚组同事们忙碌在企业码头上。晚上,他还会到附近单位职工宿舍,对码头员工一个个上门做工作。与此同时,攻坚组建立了联动协调机制,协调动员海事、港航等部门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形成攻坚合力。

如今,昔日繁忙的姚港油库码头已经不在,闲置地块经过平整,铺上了绿色草皮,斑驳的油库已变成生态盎然的“绿库”。

破而后立,在港口迎来脱胎换骨大“整容”的同时,五山也在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这是南通市城建历史上生态修复和保护投资力度最大、措施最有力的工程之一。”时任城建集团副总经理、南通五山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林,这样评价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工作。

只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让滨江片区的经济发展拥有生生不息的内在发展动力。

如今,狼山森林公园的植物园、军山绿野、龙爪岩滨江风光带、静海、狼山中心片区相继完成生态修复对外开放,新增森林面积约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城市绿肺功能进一步强大。五山地区基本形成了具有鲜明四季变化特色,林地、自然保留地、湿地、水体层次互生的生态体系。走进五山森林公园,“水光山色连城、鸟语花香入画”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破立并举,“洗尽铅华”焕新生

万里长江水云阔,一江碧水万古流。在江苏境内的沿江八市中,长江常州段岸线最短、仅有25.8公里,但却是功能最全,化工企业分布最为密集,“化工围江”特征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面对生态容量越来越小、环境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如何破解“化工围江”难题,让黄金水道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常州通过多年实践给出了最好例证。

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常州新北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为环境“减负”,为生态“增容”。

2016年以来,常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其间,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来常州调研,要求常州通过3年—5年努力,有效解决“化工围江”问题,打造水清岸绿、可感可亲的最美岸线。常州市委市政府坚持规划先行,形成了以“长江大保护”战略总规统领,六个专规支撑的“1+6”规划体系,并同步编制了三年行动计划和各年度工作要点,统筹推进长江大保护。

常州新北区还专门成立了长江大保护指挥部,实行挂图作战、倒排节点、以日保周、以周保月,通过系统推进“停、拆、绿、提、转”五大行动,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占地200多亩的常州清红化工有限公司,因债务问题一度成为全国多家法院的执行对象;在腾退拆除过程中,又因为危废转移问题被“钉”在了江边。不拆,沿江300米绿色示范带就建不起来。顶着大太阳,相关部门负责人直接“抓住”企业负责人召开现场协调会。对资产债务,要求企业请第三方进行评估,确保外地法院办事“有据可依”;对拆除烟囱时切割出现火星怎么解决,危废转移难在哪里、属于什么等级等问题,一个一个找方案。2020年7月底,该企业终于被如期拆除,这保障了连片复绿工程及时展开。

过去,常州是靠江不见江;如今,常州还江于民、拥江入城。披上层层绿装的江边,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以前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味道,污水横流、码头脏乱。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大家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很开心能见证家乡越来越美。”谈到沿江生态环境的变化,常州市民曹先生感慨道。

生态保护不仅要考虑“面子”,更要有“里子”,要根本改变长江生态环境,必须破立并举。37岁的朱海兵是常州新北区春江街道东海社区居民,他从小跟着父亲在长江打鱼。“十年禁渔”政策,让许多像朱海兵这样的渔民告别了赖以生存的水域。“长江是母亲河,退捕让长江休养生息,为了子孙后代,我全力支持!”朱海兵虽有不舍,但语气干脆。

从企业腾退到生态修复、连片复绿,沿江生态环境实现了绿色“蝶变”。望湿地芦苇成荫、看江豚水中腾跃的景象正在成为现实。长江大保护展示馆、渔港码头、龙港码头、省庄河生态廊道等一个个临江亲江生态休闲节点串联起来,为市民提供了“处处皆景”的绿色生态空间。

整修并举,黄金航道实现岸青水绿

“北有瘦西湖,南有古三湾。”71岁的扬州市民周丽如今每晚都要到家门口的运河三湾风景区,与街坊邻居们一起打太极,“以前都只能在马路边找块空地练练,现在家门口建了这么好的公园,真是太好了。”周丽说,怎么也没想到以前小区旁脏乱差的荒地,如今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水而兴、缘水而发的扬州,正是得益于长江、大运河两大“母亲河”的哺育与滋养。

2020 年 11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广陵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考察时指出,“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昔日的三湾曾经是扬州“脏乱差”的典型,这里曾是扬州南部工业区,区域内聚集农药、热电、皮革、水泥等80多家企业,各种化工原料和废弃的物料堆就在岸边,一些违规的小作坊还曾偷排废水。水中渔网渔具遍布,水面漂浮着大量垃圾,岸上则是杂草丛生,三湾片区运河水质和空气质量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毫无景观可言。

近几年,扬州对三湾片区进行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利用三湾原有运河湿地资源,启动建设3800亩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搬迁企业、拆除码头、清理违建,实施水系疏浚、驳岸改造、湿地修复,生态环境极大改善。

从污染严重的一潭死水到扬州人钟情的生态文化公园,如今的运河三湾风景区,保留了原有的湿地、滩涂、河流等生态资源,实施水系疏浚、驳岸改造、湿地修复,公园出水水质监测可达到Ⅲ类水标准,原本无人问津的荒地转变为鸟语花香的湿地公园,黑翅长脚鹬、金眶鸻、红头潜鸭等40多种鸟类在此栖息,2017年开放以来,每年来此健身休闲游览的人数达到数十万人。

绿色运河,需要绿色产业。近几年,扬州市关闭退出京杭大运河沿岸1公里内化工企业11家,全市产业布局进一步调优调轻,化工产业布局“小散乱”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记者从扬州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介绍,“十三五”期间,扬州对前期生态环保督察中发现的各项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同时,扬州市制定并有效落实了《高宝邵伯湖水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大力推动高宝邵湖“三退三还”(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扩大湖泊湿地空间,恢复湿地功能,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高宝邵伯湖扬州境内围网养殖面积从19.5万亩压缩至7.27万亩,累计调减罗氏沼虾养殖面积6.55万亩。

据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扬州区域内水域面积增加了5.53万亩,年均增长率为2.26%,尤其是湖泊湿地空间面积明显增多。以南水北调清水通道为主轴,以京杭大运河周边湖泊、河道、湿地为依托,规划建设了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占全市总面积1/4以上,为大运河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编辑:王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