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3.8万村级河长守护河湖“毛细血管”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09-16 13:25:26 浏览()次

  江苏是全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大运河”的省份,水域面积占16.9%,位列各省之首。农村河道既有防洪除涝、灌溉排水、水源保障等水利功能,也是农村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由于农村河道面广量大、管护力量薄弱,违章建设、倾倒垃圾、围河养殖等现象时有发生。

  村级河长,是江苏省在中央“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规定基础上的自我加压、自我创新之举。目前全省共有村级河长3.8万名,他们是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的责任人,肩负着守护河网水系“毛细血管”的重任。

  设立村级河长,“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

  夏日里,江苏省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千亩荷塘美如画。平园池村村级河长、村党支部副书记邵国林说:“村里河网密布,近年来,村里累计投入近800万元,对村内河道进行整治疏浚,实现5200米四级河道‘河畅、水清、坡绿、岸净。”

  “最后一公里”管好不容易。高标准整治后,如何落实村级河道治理责任,推动镇村长效管护?

  73岁的村民孙秀稳自发当起“巡逻员”,生怕有人污染河道,“河道整治后,气味好了,环境美了,都可以下河游泳了,这么好的环境可不能被破坏了。”

  “我们对如皋市332个行政村全面推行‘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机制,构建政府主导、村级实施、村民参与的村级河道日常管护体系。”如皋市水务局局长朱建军说,只有激发起村民管河护河的主人翁意识,才能汇聚民智,更好地提升村级河道管护水平,形成良性循环,让农村的环境吸引人、农村的产业留住人、农村的发展振奋人。

  在如皋,由本村党员、企业主、网格员、志愿者、乡贤等组成的“村级河长”“民间河长”共同参与村级河道管护,村民们各负其责、定期轮值、相互监督,做到“六个不”,即不排污水、不乱倒滥抛、不搭建违章、不损坏绿化、不开挖取土、不损坏公共设施等。

  “村级河长是河长制工作的‘基石’。”兴化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王敏说,兴化市实施“夕阳无限好·万名五老志愿者计划”“万名河湖长培训计划”,为村级河长更好履职提供保障。同时,设立293名村级河长制网格长,2020年累计监管巡河63552人次,共发现问题1728个并全部处置,实现了基层河长管护常态化。

  河长制的生命力在于制度创新、因地制宜

  各地河湖状况不一,面临的水问题也各不相同。对村级河长来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河湖管护是考验能力的体现。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葛庄村,有小微水体60多个,一度水质恶化、水体功能退化。2017年开始,葛庄村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蒋红明带领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治水环境。

  “我们采取网格化管护措施,村民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或者向镇河长办报告。村里特意投放了一些鱼苗,作为水质‘监督员’。”蒋红明说,现在水好了,搬回来的村民也多了。

  河长制的生命力在于制度创新。泰州市姜堰区顾高镇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顾银军在村里创新建立“塘长制”,发动村里的党员、志愿者将大大小小的河、鱼塘管理起来,清除淤泥垃圾,引来活水清流,栽上香梨、石楠。每到夏天,荷花盛开,美不胜收。

  常熟市河长办副主任闻振东说,常熟结合“千村美居”常态长效管护,推行农村河道村民自治长效管护模式,望虞河沿线辛庄、尚湖镇等鼓励以成立合作社模式,负责河道保洁,大力推行“河道生态管护员”,负责包干河道的河面垃圾和水生植物打捞工作,保证河道两侧不设置障碍物。同时,承担监督企业和单位排污情况、劝离钓鱼客等责任。建立长效管护考核奖惩制度,明确村民在河道管护方面的具体职责和奖惩措施,真正落实“让每一条河都有人管”。

  单家塘浜,一头连着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港南村,一头连着常熟市尚湖镇福寿村。

  为解决边界河道整治问题,两地建立联合河长制。“河道整治通过公开招标由一家单位承担,这样可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费用由两个村各出一半。”福寿村村级河长、村党总支书记钱华说,双方村级河长按联合河长制要求,每月联合巡河一次,并联合监测河道环境,联合保洁,出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一旦发现边界水环境问题及事故,第一时间告知对方,并现场共同处置。

  在兴化市经济开发区赵何村,全民治河战役同样轰轰烈烈。

  “水是我们村最重要的资源,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它。”村级河长、村党总支书记闵晶说,整治中,赵何村重点抓污染源头,先后拆除鸡舍鸭棚旱厕共计728座。同时,严控企业乱排滥放。

  江苏省水利厅河湖长制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村级河长就生活在河边湖畔,他们对河湖的情况最了解,对风土人情也最熟悉,由他们来负责日常管护,最切合实际。“设置村级河长,目的就是为河湖长制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夯实组织基础。”

  河道变美了,村庄的发展也跟着提速

  一条条河湖生态线变成了“致富线”。“假期民宿爆满,不少都是回头客。”说起水环境改善给村庄发展带来的变化,兴化市海南镇刘泽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王虹喜笑颜开,“很多客人从上海、南京等地过来,就是看中我们这的水乡田园风光。”

  刘泽村借助河长制“东风”,依托优美的水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泽沐云居”“樊登读书处”等沿河特色建筑,已成为刘泽村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农村河道的“毛细血管”一旦打通,村庄的发展也就跟着提速,一个个村庄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目标。

  “今年起,我们准备用3年时间,集中连片开发乡村旅游景观,做大生态农业蛋糕,发展全域旅游。”邵国林说,要充分做足水文章,通过水生态发展水经济,延长美丽乡村产业链。

  王虹表示,刘泽村将围绕“水环境+”做好村级发展文章,制定“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的发展规划,“水美了,不仅吸引了大自然中鸟类的回归,也招来一些‘青鸟’——返乡创业人员。”水环境整治的最大收益不仅仅在村容村貌的变化上,还体现在村民经济收入的提高、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上。

  目前,江苏村级河长通过落实“巡”的职责,对涉河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通过落实“管”的责任,实现从包河治水到河道综合治理、从阶段性突击到常态化保洁、从松散型设置到网格化管护的转变;通过落实“治”的任务,广大村级河长战斗在河长制的第一线,及时回应群众的所盼所需,迅速发现和处理大量水环境问题;通过落实“宣”的功能,开展河湖保护宣传,围绕河湖保护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

  下一步,江苏省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河道疏浚、生态样板河道打造等方面提供奖补资金。同时,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利用“河长制+信息化”手段,发挥村级河长靠得近、巡得勤的优势,由村级河长定期定点上传河道照片至信息化系统,实现河道面貌实时掌握,河湖问题及时反映。此外,通过考核激励等手段,推动更多职能部门包括执法部门参与到基层河道治理中,为村级河长履职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