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环湖造城布局 构建滇池健康生态系统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1-08-26 12:00:47 浏览()次

  滇池是云南昆明的母亲湖,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全国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十四五”时期,昆明市将针对滇池水生态环境尚未根本改善、湖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水质在Ⅳ类和Ⅴ类间波动的问题,着眼构建滇池健康生态系统,坚决跳出环湖造城布局,科学编制滇池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是2025年滇池草海稳定达到Ⅳ类,外海水质达到Ⅴ类,35条入滇河道19条达到Ⅲ类及以上,16条达到Ⅳ类。

  流域统筹区域落实,优化生态空间布局

  在编制滇池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时,要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题主线确定规划总体思路,既着眼长远发展向前看,又紧盯历史遗留问题回头看。坚持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原则,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按照退、减、调、治、管要求,确立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和指标体系,制定规划项目清单和政策保障措施,全过程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坚持流域统筹、区域落实的思路,建立流域空间管控体系,精准测算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或最大允许入湖量,实施分期总控制管理,加强入滇河道水质和污染负荷削减双目标控制管理,将责任制考核指标量化分解。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基于滇池生态本底拓展红线范围,划定滇池生态缓冲区。统筹规划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明确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空间管控单元,人口、产业、建设用地向滇池流域外疏解。注重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绿色产业,制定管控措施明确滇池流域内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承载上限及水质、水量、自然岸线保有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耕地保有量、林地保有量等核心指标。推进工业企业和园区绿色升级,对流域内重点行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清洁化改造、绿色改造。彻底改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开发模式,形成人退湖进、还湖于湖的空间布局。

  坚持生态恢复为主,统筹实施重点项目

  着眼构建滇池健康生态系统,新增湖滨湿地3290亩。在现有塘库湿地中设置导流坝埂,确保湿地的水力负荷、污染负荷、水流停留时间等技术参数在合理范围,提升湿地水质净化功能。强化蓝藻防控, 针对草海、外海蓝藻水华重点防控水域,分期建设大型蓝藻处理站及湖面藻水离岸拦截、导流、打捞、输送设施。精细化运行龙门藻水分离站、 虾坝河装配式藻站等设备,加强15个近岸敏感水域防控,最大化减少规模以上蓝藻水华。深化研究湖泊底泥处置方式控制湖泊内源。开展滇池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围绕水、土、生物、气象等主要元素,长期监测生态系统状态,开展演替趋势与系统评估研究。开展增殖放流和十年禁渔,实现以渔控藻抑藻、以渔净水保水。

  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控源减排、水源配置利用、生态修复保护、环境管理提升、饮用水水源保护等7个方面任务。重构滇池水循环体系,强化控源减排,构建源头控制、过程收集、终端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截污治污体系,实现就地截、就地蓄、就地渗。统筹解决生态流量不足和溢流污染问题,完善城市雨污管网收集系统,完成284个城中村改造。开展河道和支流沟渠综合整治,实现清水入湖。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实施村庄雨污分流工程,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控制雨季面源污染,实施农业面源治理工程,规划改造农田调蓄塘800个、生态沟渠60千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150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5万亩。

  推进流域控制单元精细化管理,实施流域控制分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基于全国、流域、水功能区、控制单元、行政区域5个层级流域空间管控体系,与国家对接细化,通过控制断面将流域成果归集到控制单元,建立排放源和单元水质明确清晰的响应关系,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逐级分解到各行政区域;共划分27个控制单元,其中15个控制单元为国家优先控制单元,12个为市级控制单元,逐级分解至各级河湖长。在对27个控制单元汇水区特点、环境问题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归并相似单元,将27个控制单元并为草海陆域控制区、外海北岸控制区、外海东岸控制区、外海南岸控制区、外海西岸控制区、草海湖体控制区和外海湖体控制区,根据关键问题成因,制定各控制区水生态环境保护要点。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滇池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