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一朵“雪域格桑花”绽放青春的力量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0-06-16 12:24:44 浏览()次

 “龙藏一家亲,大家心连心,我愿化作遍地的格桑花,让民族情谊留在第二故乡,留在雅鲁藏布江。”这是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技术保障中心援藏干部李娟,在应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年演讲时的话语。

  李娟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型援藏干部,也是黑龙江省迄今为止6批援藏干部中唯一的女性。作为援藏技术干部,李娟的服务年限原本是一年半,但她和援藏男队员一样,一干就是三年。

  “两种精神,指引我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这里的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则难以恢复。近些年,日喀则的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为了从源头守护好这一方净土,日喀则市政府在此次援藏人才需求中特别提出,希望黑龙江省能派一名具备环评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到发改部门负责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把关。于是,李娟便来到了受援单位——日喀则市发改委。

  2016年7月5日,李娟与其他第六批援藏队员一起从哈尔滨出发,辗转成都后到达日喀则。

  “新家”日喀则海拔3800米,而“老家”哈尔滨海拔最高不足200米。尽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上到高原后,失眠呕吐头疼,各种不适纷纷涌来,严重的高原反应打消了她初到西藏的新鲜感,几乎在床上躺了一周。一周之后,李娟坚持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日喀则市发改委环资科。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是老西藏精神的内涵,到了日喀则以后,这种精神一直感染着李娟。

  “发改委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我得先向前辈学习发改委业务,然后再把我从事生态环保工作的经验、方法融合进去。”李娟边干工作,边梳理流程,一点一点地抠,不管哪个环节、什么事,她都会较真。比如,每个细节都要弄清楚国家是怎么规定的、西藏自治区和日喀则市又是怎么规定的。“在参与项目调研等过程中,我特别关注项目设计是否考虑到了环保要求,有没有设计必要的环保措施,有没有做到‘三同时’。”此外,在参与日喀则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时,李娟同样以专家的身份出谋划策。

  在日喀则,李娟身兼多职:工作队项目部成员、后勤保障部成员、出纳员。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队长徐向国说,李娟是一名老党员,特别有担当,在工作中“双肩挑”,发改委的活儿、工作队的活儿,一样没耽误。

  “我的工作大部分都是配合工作队各部门,为大家做好保障服务,所以没有理由讲条件,平时忙忙叨叨的,都是小事、琐事,没啥大事。”李娟说,“老西藏精神和我们的生态环保铁军精神、北大荒精神一样,将注入我的灵魂,指引我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就想办法提高生命的质量”

  “作为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去援藏。”李娟说,她是在经历了一次大手术后,才真正开始思考人生的。

  吉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李娟通过考试进入了黑龙江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现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技术保障中心)。2012年,单位组织体检,李娟被检查出肾上腺细胞瘤,“鸡蛋那么大”。医生建议切除,不过手术风险很大,医生让她做最坏的准备。“当时百感交集,我才29岁,人生还没好好过呢。”

  手术进行了7个小时,李娟的爱人在手术室外哭成了泪人。

  那次经历之后,李娟和爱人达成共识,既然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那就想办法提高生命的质量。

  2016年5月,黑龙江省委决定委派一名环境专业技术干部去援藏。听到这个消息,李娟立刻打电话和爱人商量,没想到她的爱人说:“能去援藏,是一件光荣的事,更是个体现人生价值的机会,你想去,我就陪你去。”婆婆虽然担心她身体受不了,但还是支持夫妻俩的决定。就这样,李娟和爱人共同奔赴西藏。

  李娟的爱人是一名通讯工程师,两人进藏不在一个地方。“难得见面,但是彼此知道在身边,心里就踏实。”

  “作为一个母亲,援藏唯一的遗憾,就是对不起孩子和家里的老人。”走的时候,女儿两岁,现在5岁,这三年看护孩子的任务一直落在老人身上。

  为了缓解对孩子的惦记,李娟把工作安排得满满的。援藏三年,李娟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请假回家。

  2019年7月,黑龙江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圆满完成了援藏任务。返程的前一天,日喀则方面举行仪式,欢送黑龙江第六批援藏队员。李娟没有时间,也不敢去,她怕自己会哭。同事们也很不舍,藏族同事、日喀则发改委的丹增罗布说:“和她共事这三年,早就把她当成了自己人。”

  离开藏区,能留下点什么?李娟和爱人商量之后决定:参加援藏工作队“雪域高原光明行”公益活动,去世之后,把眼角膜等全部器官,自愿捐给藏族同胞。

  如今,李娟继续在龙江大地上,为生态环保事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