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云南段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结束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19-09-26 20:04:37 浏览()次

 自9月17日起,由生态环境部组织部机关、直属单位、珠江流域局和钦州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的业务骨干,加上当地配套的监测保障力量,共27名环保工作人员,分为7个组,在赤水河流经的赤水源镇、果珠彝族乡、大湾镇、花朗乡、坡头镇、水田乡等6个乡镇进行长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

  赤水河为长江上游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西南豆嘎寨山箐,至“鸡鸣三省”三岔口出境。云南境内全长95公里,排查范围总长182公里,水域面积1891.91平方公里。河流两岸道路崎岖,开发强度小,草长林密,排查难度大。

  应查尽查,对每个疑似点位、每条责任河段都查清查实查细

  雨后山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摇摇晃晃地驱车行驶一个多小时后,现场排查小组工作人员及协查人员根据入河排污口APP上的卫星定位,终于来到赤水源镇银厂村擦耳岩村民组沙咪啰路口,此前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监测发现这里有一个疑似排污口。

  刚参加完动员培训会,昭通组的成员立即赶赴镇雄县领取排查物资,奔赴各乡镇开展现场排查。

  “这个定位太准确了,一下车就找到了。”组员文贤儿指着疑似排污口对大家说。站在路边往下看,只见一条沟渠排水直接汇入赤水河干流。

  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排污口,组员们也都纷纷为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测的效果点赞,并沿着河道仔细排查,对排口定位、拍照,并对水质进行快检和流量估算、录入基本信息。

  城市组组长欧阳昊介绍,此次排查,对所有排查范围都要做到有口必查,只要向长江及主要支流排污的“口子”都要查,确保排查无遗漏。对每个疑似点位、每条责任河段都要查清、查实、查细。

  “从现场看,排污口形式多样,有的直接排到河里,有的通过雨洪口混接、混排,有的通过沟汊、地表径流排放,还有的污水平时会积累下来等到暴雨汛期时一起排到江里,情况非常复杂,有些我不确定怎样判定的就向技术组请教,这次在现场排查中,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是平时在办公室想像不到的。”小组长邓锐做完水质快检后说。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相关人员介绍,在开展人工徒步现场排查之前,部里利用无人机完成了所有排查区域的航测,并由卫星中心完成解译,图像空间分辨率优于0.1米,现场排查人员带着这些无人机航拍解译的疑似排污口信息资料,进行现场核实。

  无人机航测、遥感图像解译等前期工作,为现场排查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现场,还有一些排污口非常隐蔽,无人机发现不了,只能靠排查人员发现。工作手册里对此概括为“三下五处二”,即水下、林下、桥下以及工业集聚区、人口聚集区、港口码头区和一些环境敏感区等,需要人员实地核查。

  现场小组成员王九妹说:“昭通道路崎岖,我们在排查无人机航测发现的疑似排污口过程中,在河堤两岸的居民区附近及农田的隐秘草丛里又发现了20多个新增排污口。”无人机航测加人工现场排查,开启“人机互补”模式,确保入河排污口一个不漏。

  摸清底数,为长江水环境治理打牢根基

  第十一组督导组组长刘智森介绍,按照排查整治方案,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主要任务是从今年起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摸清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太湖入河(湖)排污口底数,制定整治方案并持续推进整改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等工作规范体系,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为长江水环境质量改善奠定基础。

  为将排污口查清楚、数明白,此次排查采用三级排查模式:一级排查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开展技术排查,分析辨别疑似入河排污口;二级排查人工徒步现场排查,组织工作人员对排查范围内汇入河流、河涌、溪流等开展“全口径”排查,核实确定排污口信息;三级排查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攻坚,进一步完善排污口名录。

  刘智森是水文方面的专家,他到赤水源镇实地指导现场小组开展工作时,和工作人员一起分别采取经验法和浮标法对所排查支流交汇口的流量进行了估算,并进行了对比。

  在各乡镇排查现场,各小组成员跋山涉水、穿过丛林、越过浅滩,认真细致地开展现场排查工作,查清、查实、查细每个口和每条河段。现场小组在很不起眼的杂草丛里发现了新增排污口,获得了欧阳昊的称赞:“这都被你发现了。”山高谷深的地形,丛林密布的无人区,雨中湿滑泥泞的道路,增加了排查工作的难度,排查人员攻坚克难,翻山越岭到达每一个疑似点位,认真完成了任务。

  “跟随排查组工作了几天,我对排污口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还知道了该怎样查,我将把这次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来自赤水源镇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协查人员杨胜说。

  现场排查工作圆满结束,在工作总结会上,刘智森对昭通组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昭通组保质保量、安全高效地完成了现场排查工作任务,摸清了责任河段内的排污口底数,为下一步的长江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