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十多年来,在流域经济总量增长1.5倍、人口增加一千多万的背景下,流域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太湖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河网水环境质量得到提高,连续十一年实现‘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太湖水体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的目标”。从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了解到的这则消息,格外振奋人心。
太湖流域,位于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会点,以0.4%的国土面积,全国4.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9.8%的GDP。
繁华多依水兴起,太湖流域亦如此,在支撑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动联治 让水质好起来
党中央、国务院对太湖治理工作高度重视。2007年,无锡市发生供水危机后,国务院批复《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部署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13年,结合新情况新要求,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五部委联合批复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十多年来,太湖局与两省一市水利(水务)部门密切配合,打响了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攻坚战。
在此期间,太湖局及相关省市水利部门积极推进水源地建设和保护,保障流域饮用水安全,科学实施引江济太调度,增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全力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靠前服务,助推流域片率先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加大水生态修复和内源污染治理力度,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着力推进依法治水,加快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水资源监测和水质评价工作,加强信息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创新,着力推动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通过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流域主要输水河道望虞河水质达到Ⅲ类,太浦河水质达到Ⅱ~Ⅲ类。流域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占比连续多年达到90%以上。
“通过‘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长效治理’多管齐下,太湖和河道水质一年比一年好。2018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总体符合Ⅳ类水平,其中总氮近30年来首次达到Ⅳ类标准。13条主要出入湖河流连续6年未出现Ⅴ类和劣Ⅴ类水体,8条河道达到Ⅲ类以上标准。”无锡市水利局局长张海泉说。
维持平衡 让水流动起来
太湖是整个太湖流域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江苏的苏锡常,浙江杭嘉湖地区以及上海,都直接或间接从太湖取用水。因此,太湖水涨水落、质优质劣,时刻牵动着江苏、浙江、上海的神经。
“太湖的出入湖水量以及水质变化情况,是环太湖各省市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局副局长、教授级高工林荷娟介绍说,“我们分析了1986—2018年33年的环太湖巡测资料,得出的结论是环太湖入湖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07年后环太湖入湖水量明显增加,湖西区(主要包括镇江、常州、宜兴等地区)增加尤为明显。”
在太湖流域管理局提供的“环太湖水量变化趋势图表”上可以看到,近十年环太湖年均入湖水量114.3亿立方米。其中,湖西区与1986—2008年相比,年均入湖水量增加30.7亿立方米,增幅66%,目前湖西区入湖水量占环太湖入湖总水量的比例接近七成。
究其原因,主要是流域沿江水系发达,自古以来与长江紧密沟通,近十年来湖西区沿长江口门引江水量增加,与1986—2008年相比,在湖西区降雨明显偏丰情况下,四个大闸引水量年平均增幅仍然达到9%,增引长江水穿过京杭运河直接入太湖。同时,2013年后湖西区降水量显著增加,再加上太湖流域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后,武澄锡虞区(主要包括无锡、常州武进等地区)环湖口门严格控制入湖水量,但通过梅梁湖泵站等进入武澄锡虞区的水量增加,并倒流进入湖西区后再进入太湖。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湖西区入湖水量虽有明显增加,但入湖水质也相对较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水质指标均偏高。目前,湖西区入湖污染负荷占环湖入湖污染负荷总量的70%以上。
太湖来水,除湖西区外,另一主要来源就是浙西区了。浙西区(主要包括浙江省湖州市大部分地区加上杭州临安)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近年来,湖州市通过治理重点行业污染,全域创建“污水零直排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湖长制度,加速推进治太骨干水利工程等措施,入湖水质逐年好转。
“去年,全市77个县控及以上水质断面全部达到Ⅲ类以上,重要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100%。”湖州市水利局专家王旭强说。
为了维持太湖合理水位,环太湖出湖水量也相应有所增加。监测数据显示,近十年环太湖年均出湖水量为107.3亿立方米,与1986—2008年相比,增幅达20%。
科学调度 把住水安全底线
受上游洪水和本地涝水的双重威胁及潮汐顶托影响,太湖流域洪水易涨难消。同时,太湖流域的汛期,也是蓝藻水华高发、影响安全供水的季节。因此,太湖流域水资源调度面临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的双重压力。
“干净的水从哪儿走,哪儿都欢迎,但洪水要从谁家过,谁都不愿意啊!”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伍永年介绍说,“为做好流域防汛抗旱和水资源调度,太湖局组织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加强调度方案研究,先后制订了《太湖流域洪水与水量调度方案》《太湖抗旱水量应急调度预案》,并在日常调度工作中,依据批准的调度方案全面统筹流域与区域、防洪与排涝、防洪与供水,加强气象、水文会商分析,主动开展沟通协调,强化应急处置,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努力实现防洪、供水、水生态安全保障的综合目标。”
近年来,在流域内两省一市水利(水务)部门的配合下,太湖流域成功抗御了2016年太湖超标准洪水,以及“桑美”“莫拉克”“菲特”“海葵”“利奇马”等多个强台风的严重影响,有力保障了河湖安澜。
引江济太,作为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标志工程,利用已建水利工程,将长江水通过望虞河适时引入太湖,并通过太浦河向沿湖和下游地区增加供水,有效增加优质水资源供给。2005年引江济太进入常效运行以来,通过望虞河常熟水利枢纽年均调引长江水17亿立方米,通过望亭水利枢纽入太湖7.5亿立方米,通过太浦河向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等下游地区增加供水14.6亿立方米,保障了太湖、太浦河等重要水源地安全,促进了河网水体有序流动,改善了流域水环境。
通过引江济太,有效保障了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2016年G20杭州峰会、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供水安全,成功应对了2003年黄浦江上游重大突发燃油污染事故、2014—2017年7次太浦河锑浓度异常等突发水污染事件,有效降低了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2018年以来,太湖局先后13次实施太浦闸、太浦河泵站联合调度,太浦河水源地锑浓度未出现异常。
太湖流域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道阻且长,需要久久为功。但当我们看到太湖流域的水利工作者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太湖流域水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太湖流域生态,我们有理由相信,重现太湖水美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