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绿色栅栏 整治搬迁平顶山和禹州保工期保水质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2-07 20:53:39 浏览()次

 水出丹江口,经南阳,进平顶山,过许昌禹州,一路北上。中线工程沿线,既受水得实惠,又要保工期、保水质。

  平顶山是中线渠首的第一个输水城市,禹州因大禹治水与水结下不解之缘。监测、排查、整治、搬迁,两地为了南水北调做出了巨大牺牲。如今中线工程通水在即,两地也将亲身感受到调水工程的实惠。

  严把审批关,“两高”项目一律停批

  平顶山是南水北调工程最早受益的城市,总干渠在平顶山市境内全长115.53公里,从南阳方城县进入平顶山市叶县保安镇,境内工程总占地5.84万亩,其中永久占地2.4万亩,途经叶县、鲁山、宝丰、郏县4县18个乡(镇),于郏县安良镇跨越兰河后进入许昌禹州市。

  中线工程在平顶山境内穿越大小河流、沟道113条,共设渡槽、涵洞、倒虹、桥梁等建筑物200余处,其中较大的交叉工程有澧河渡槽、沙河渡槽、北汝河倒虹吸工程等。

  据介绍,平顶山市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段区域内建设项目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审批,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产生。截至目前,平顶山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区域内无一例违规环保审批建设项目。

  2013年至今,平顶山启动了水系生态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将达到80亿元。为控制污染源,平顶山叫停了一批环保不达标企业,对高耗能、高污染的新进项目一律停批环评手续,从准入上加强监管,在门槛上设置环保“绿色栅栏”。

  消除环境隐患,做好应急储备

  对辖区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平顶山市按国家和省、市要求进行逐一排查,查是否存在污染隐患,查所在位置是否在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内,查所排污水是否流入保护区内,查治污设施是否运行正常;重点排查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内是否存在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按照要求,平顶山市对全市涉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4个县18个乡(镇)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据初步调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二级水源保护区与供水无关项目36家。其中,8家企业已迁建,20家企业已停产或取缔,8家新建企业已取缔。

  平顶山市及时制定监测方案,调整监测人员,及时准确地对南水北调水质进行监测。目前已开展水温、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氨氮4个因子的监测。从监测情况看,南水北调平顶山段水质良好。

  据平顶山市环保局局长王洪军介绍:“平顶山市把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工作列入水源地应急处理重点,结合相关部门编制南水北调水质污染应急预案。目前,应急监测、必要的物质储备已经落实到位。”

  禹州段工程征迁涉及群众1.1万余人

  大禹曾在此治水,禹州因此得名。南水北调总干渠禹州市境内全长42.8公里,需永久占地9266亩,临时性占地10147亩,拆迁建筑物10万多平方米,任务量占许昌段的80%。

  南水北调禹州段涉及征迁工作的群众达1.1万余人,共砍伐树木7.9万余棵,搬迁坟墓5000余座,封闭机井200眼。

  韩城后屯村有一片种植国槐、广玉兰、女贞等价值较高的经济林。征迁后,按国家政策每亩赔偿1万元,但市场价值每亩都在3万元以上,后屯村群众直接损失近300万元。

  禹州市古城镇钟楼村徐庄自然村属于典型的低洼易涝村,因南水北调工程需要,有34户居民需要搬迁安置。禹城市增加2000多万元对徐庄自然村实施了整体后靠安置。

  禹州市对临时用地弃土场所进行了调整,通过对低洼用地及取土坑的回填,新增了2000多亩旱涝保收的良田,恢复耕地400多亩。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将每年为禹州市提供3780万立方米优质Ⅱ级水。

  神垕镇钧陶瓷产业发达,但镇水厂每天供水1000吨,缺口9000吨。水价高出正常水平一倍还多。最终,神垕镇成为南水北调工程全国唯一乡镇级受水单位,日供水量将达2.8万吨。

  “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缓解禹州市水资源紧缺状况,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禹州市委书记王志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