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防治需要监测先行与数据保障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4-04 00:59:30 浏览()次

 近年来,“企业地下排污”、“垃圾场渗滤液威胁地下水环境安全”等各种地下水污染事件频频曝光:残留农药、含铬污泥、造纸废渣等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重金属超标……接连不断的地下水污染事件给公众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引发了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和环保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佳明”)作为研发、生产环境监测设备的核心技术企业,针对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任务的总体需求,开展了地下水采样与检测一体化关键技术与移动式设备的研发。近日,由其牵头研发的“地下水采样与检测一体化移动式设备研发与应用”(2013YQ060721)项目,经第三方技术咨询、非技术内容评审、综合评议、预算评估、项目公示和综合决策,通过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3年度项目立项。

    污染防治 监测先行

  我国地下水水质的污染状况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地下水污染的危害也不可小觑。据统计,全国约有70%的人饮用地下水,但我国大部分的地下水水源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有些污染十分严重。如果不对地下水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后果不堪设想。一些地方的群众由于饮用水不安全,影响了身体健康。而受污染的地下水用于农业,既会影响农作物生长,还可能产出有毒农产品,最终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加强监测,注重防控,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与地表水污染不同,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及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只有通过对地下水污染进行长期监测,调查清楚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污染负荷、组分及其分布与发展趋势,才能为控制各类污染提供具体的对策和措施。因此,监测成为了地下水防治必不可少的部分,数据收集、构建监测网络将是我国地下水防治的工作重点。

    数据难测 已成瓶颈

  我国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监测网络建设滞后,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掌握不全面,数据问题成为我国地下水保护工作科学发展的瓶颈。同时,地下水环境及样品特点也给科学准确地获取监测数据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首先,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不适宜在线连续监测; 其次,地下水特殊的黑暗、低温、贫氧状态决定其某些特征指标易在样品从地下转移至地表、从采样现场运输至分析实验室过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如温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从而干扰关键指标因子的分析,加大指标检测误差产生风险;再者,地下水环境中污染物含量水平多为ppb至ppt级,样品采集量大,富集倍数高,运输保存较为不便;另外,某些污染物容易被吸附在采样器具上(如痕量金属),或易于从溶液体系中挥发至空气中(如VOCs),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水污染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打破瓶颈 填补空白

  要获取科学准确、有代表性地下水数据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发展和完善地下水野外现场监测技术,目前我国在地下水现场采样与监测一体化设备方面尚处空白,不能满足地下水现场快速检测要求。由青岛佳明牵头研发的“地下水采样与检测一体化移动式设备”不仅可以实现地下水代表性样品采集,重金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微生物准确检测,并可集成地下水水位、水温、硝酸盐等指标,对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精确、快速的现场监测。

  该设备突破了地下水样品送检实验室出现的指标检测不准确等技术难题,可有效降低监测成本,提高地下水污染监测效率。该设备与实验室分析结合,形成互补的地下水分析测试手段,满足地下水日常监测和应急监测任务需求,填补了我国在地下水野外现场监测装备的空白,并已通过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3年度项目立项。

  青岛佳明致力于研发生产适合中国国情的优秀环保监测设备,目前已经拥有涉及水利、环保物联网、卫生疾控等多个行业领域的环保监测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环保工作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依据。未来,青岛佳明将持续关注民众健康,为还人民群众一片碧水蓝天不懈努力,助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梦早日实现。

    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