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众号9月榜单发布,臭氧防治科普有巧思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5-10-23 08:29:25 浏览()次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信息公开、舆论引导、社会治理、凝聚共识等作用,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客户端日前发布9月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榜单。

微信:环境违法案例通报备受关注

“美丽重庆”“江西环境”发布 《重庆市 2025 年第九批未达标空气污染源名单》《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利剑行动” 第二批(50 个)生态环境违法问题立案查处情况通报》,满足公众对环境监督的诉求,引发公众关注,两篇阅读量均达到10万+;“广西生态环境”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挂牌督办 4 起涉重金属企业环境违法案件》阅读量超过2万。“湖南生态环境”发布《省委书记约谈11地党政“一把手”所为何事?》、“山东环境”发布《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东省反馈督察情况》、“河南环境”发布《省环委办启动生态环境问题线索现场核查专项行动》等内容,聚焦督察执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阅读量突破2万。

“北京生态环境”推出《北京市发布第四轮PM2.5 来源解析结果 区域传输占比进一步增加 本地排放中移动源占比达五成》一文,深度解读了北京 PM2.5来源的最新解析数据,回应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关切,文章阅读量突破5万。另一篇《硬核!水库鱼当IP,还藏3785种生物!》文章中,标题“硬核”“水库鱼”以及“3785种生物”激发公众兴趣,以密云区水库为例展现了“两山”转化的丰硕成果。

独特视角挖掘生态与文旅融合的价值。“美丽重庆”文章《重庆,不仅有8D魔幻都市,还有……》以“重庆8D自然景观”为核心,打破大众对重庆的刻板印象,通过 “海拔梯度”串联六大自然地标,展现重庆“立体生态教科书”的特质。“北京生态环境”文章《“北京蓝”印象:九眼楼生态长城展示区随拍记》,以摄影爱好者的九眼楼生态长城展示区拍摄经历为线索展开。文章开篇从秋日北京适合摄影的契机切入,通过“捕捉长城与CBD同框”的具体场景,快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并在内容中传递“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的理念,让文章既具备文旅科普属性,又拥有实用的拍摄实操指南价值。

贴近公众是地市级生态环境公号的主要特点。“焦作生态环境”发布《中元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倡议,让“文明祭祀”从理念落地为可践行的行动;“昆明生态环境”文章《“绿种子”行动沙龙 | 从点子到行动的社团合伙人共创》通过举办沙龙的形式,探讨如何将青年人的生态环保创意转化为实践成果,推动从校内到校外、从点子到行动、从一次到常态的“绿种子”合伙机制,共同打造可持续的环保行动样本;“广州生态环境”文章《【我为全运降点碳】倒计时50天!穗小环邀你一起低碳“上分”》特别推出“我为全运降点碳”线上活动,助力美丽全运。

此外,恰逢国际臭氧层保护日,多省份开展多样化科普宣传。其中,“陕西生态环境”发布文章《魔鬼与天使?臭氧竟有两幅面孔》,并采用“长图漫画”的直观形式,生动解读臭氧的“两面性”,让复杂的科学知识更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山东环境”采用“法治微动漫”形式,将环保法治内容与臭氧层保护主题深度结合,在科普臭氧层保护知识的同时融入法治理念;“福建生态环境”则通过“小山小水说‘环保’系列科普动画” 聚焦“臭氧那些事儿”,对臭氧基础知识、臭氧损耗等内容展开科普。“四川生态环境”推出视频《从科学走向全球行动 让我们携手共护臭氧层》,“浙江生态环境”发布视频《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一起为地球加个BUFF吧》,两地均以视频形式科普臭氧层保护相关知识。广东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中心、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还联合打造了广东省臭氧层保护科普IP形象——“奥卓”,并推出其专属表情包。

image.png

陕西“长图漫画”截图

 

山东法治微动漫截图

浙江视频截图

微博:实地打卡尽显生态之美

@美丽山东 策划“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题视频展播,通过生动鲜活的实践样本,立体呈现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推动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格局。@北京生态环境围绕“打工人因出游计划屡屡被打断意外发现老家变身网红地”的故事展开,内容设计巧妙,通过“搁置的出游计划以‘老家深度游’形式实现”的反转情节,借个人经历,侧面展现了北京乡村发展带来的可喜变化,让内容既有情感温度又有传播吸引力,微博阅读量超过600万。@江苏生态环境 精心打造的“寻美生态江苏”系列活动,首站于苏州吴江圆满完成,将此次走访中的趣味互动、惊喜发现等精彩片段剪辑成微博视频集锦,微博阅读量近70万。

image.png

image.png

北京、江苏微博截图

 

编辑:吴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