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在近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0年四季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39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同期下降39%;重污染天数比2016年同期下降87%。
“十三五”期间,各地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积极提高重污染天气的应对能力,蓝天白云刷屏朋友圈已成常态。
“十三五”期间,我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比大幅下降
“十三五”期间,我国印发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一系列攻坚行动方案,相关目标任务均如期完成。
历年的中国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和公开数据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比大幅下降,重点地区改善更为明显。
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全部城市数的75.1%。338个城市发生重度污染2464天次、严重污染784天次。
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显示,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比已从2015年的2.8%下降到2020年的1.2%。
摸清重污染天气成因,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各相关部门细化各项目标任务,多措并举着力应对重污染天气。
一是基本摸清了重污染天气的成因。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历经3年时间,弄清了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同时,组织专家团队深入“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开展“一市一策”技术帮扶。
二是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自2017年起,生态环境部连续4年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在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散煤治理等方面制定行动方案。
三是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绩效分级,全面推进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目前,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已经覆盖钢铁、焦化等39个行业。
“十四五”期间,多方发力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朝着这个目标,生态环境部将瞄准重点,聚力攻坚,着力消除重污染天气。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科学制定“十四五”各地的重污染天数下降指标,根据各地形成重污染天气的不同成因下达不同目标。继续落实“十三五”行之有效的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对不同地区的产业、能源、交通结构做出积极的调整。
此外,“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还将指导东北、西北等地区,把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完善好,把地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指导好,把预测预报的水平提上来,力争把人为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尽可能地消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