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资源紧张与环境挑战加剧的大背景下,全面节约战略犹如一盏明灯,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一战略以其独特的理念与全方位的实践路径,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与实践价值。以下将详细剖析全面节约战略如何成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推动资源高效利用与经济转型升级:开启绿色转型新篇章
全面节约战略将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置于核心位置,致力于对能源、水、土地、矿产等各类资源进行全链条式的精细管理与高效利用,同时加速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全方位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一战略的实施,犹如一场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依赖高投入、高消耗,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全面节约战略促使经济逐步摆脱这种粗放式的发展路径,转向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的新模式。
以河北邢台为例,当地通过运用新技术建造高层工业厂房,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节地近 90%。这一举措不仅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为其他产业的发展释放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为了适应这种土地节约型的发展模式,不得不加大在技术创新、工艺流程优化等方面的投入,进而推动了整个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这种从土地利用到产业升级的连锁反应,充分展示了全面节约战略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强大驱动力。
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引领经济绿色变革潮流
全面节约战略无疑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关键环节,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绿色经济时代的大门。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下,节能减排与优化资源配置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节约战略正是顺应这一时代潮流,通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贯彻节约理念,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上海的快递包装“绿色革命”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随着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快递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上海通过推行快递包装的绿色化改革,鼓励使用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减少一次性包装的使用,从源头上降低了快递行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湖南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减少了传统燃油汽车的使用,降低了碳排放。这些举措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全面节约战略在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形成、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增强资源安全保障:筑牢经济发展安全防线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长期以来存在资源粗放利用的问题,这对我国的资源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全面节约战略犹如一座坚固的堡垒,通过一体化节约和全过程管理,为我国的资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牢牢守住了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
通过加快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我国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单位 GDP 能耗、水耗和土地使用面积显著下降,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这意味着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资源的供应稳定性得到增强。例如,在能源领域,我国加大了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了因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保障了国家的能源安全。这种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不仅有助于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还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四、提升社会整体效益:共享节约发展成果
全面节约战略不仅仅局限于资源的节约,它还着眼于通过节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社会整体效益。节约下来的资源就如同宝贵的财富,可以为关键领域和刚性支出预留出更多的腾挪空间,从而有力地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优化升级。
以浙江衢州的“公务餐”改革为例,通过优化公务接待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将节省下来的财政资金用于更需要的公共服务领域,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些资金可以投入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上,改善偏远地区的教育条件;也可以用于提升医疗设施水平,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还可以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这种通过节约实现资源合理再分配的方式,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都能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五、倡导全民参与和绿色消费:凝聚节约发展社会合力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犹如一场全民行动的大合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营造全民崇尚节约的浓厚氛围,为全面节约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广州开展的绿色商场创建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活动中,商场通过宣传绿色消费理念,推广绿色产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鼓励他们选择环保、低碳的商品。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还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绿色设计与生产,形成了从消费端到生产端的绿色发展链条。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养成绿色消费习惯,整个社会的消费模式将发生积极转变,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六、完善政策与市场机制:构建节约发展长效保障
全面节约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的协同推进,二者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共同为全面节约战略的落地保驾护航。通过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生态损害成本和环境污染代价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让资源的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其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导企业和消费者合理利用资源。同时,完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对积极践行节能减排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奖励措施,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激发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这样的政策与市场机制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会主动加大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方面的投入,推动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例如,一些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了能源消耗,不仅减少了生产成本,还获得了政府的奖励和消费者的认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这种政策引导与市场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全面节约战略实施的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全面节约战略能够持续深入推进。
全面节约战略恰似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如春风化雨般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它以节约资源为核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向绿色转型,不仅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还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全面节约战略将持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迈向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高级顾问专家、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前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