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节约用水条例》施行,在用水总量强度控制、取水许可审批、用水管理、节水评价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为今后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标准化建设,统筹各类节水载体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2024年6月1日《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正式以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将积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信号升格”。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即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一条”;绿色是新发展理念的“一项”;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的“一战”;美丽中国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一个”。我们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时至今日课本里的两个比喻词仍记忆犹新:其一是“大地之印”(指蒙古包),其二为“患癌母亲”(指被破坏的大自然)。前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而后者却使我们经历了一场沉重的成长。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生态文明是我们共建、共有、共享的事业,每个人都是建设者、保护者、受益者。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开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和低碳化,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只有着力聚焦这个关键环节,方能实现“点绿成金”,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人。在入职的次年我成为绿风环保社团的指导教师,这是一个以“环保志愿”为主要性质的学生社团。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理念进校园,社团也认真组织了从“光盘行动”到积极参与植树绿化,从日常节电节水到在公共场所随手捡拾垃圾的各类到梦空间的活动。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创新生态教育的趣味性、贴近性,能向青年学生传递生态文明理念并使其主动躬身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的“织绿锁黄沙”初心与“书香润家风”童心相伴成长。小时候的每一个植树节,都会全家总动员在土屋周边种白杨树、柳树、水桐树、沙枣树、杜梨树、果树。三代接力,再加上野生红柳和枸杞,绿色梦想终郁郁成荫。“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要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当家庭的绿色智慧、优良家风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彼此高度契合,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后我们的“绿色家底”一定更厚实。
对于游子来说,咱的家乡就是扎根心里的种子,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去了解其动态与发展。现在关注每期镇人民政府在公众号发布的“一周工作纪实”已经成为我的日常习惯,通过阅读可以实时掌握镇里的督导调研、会议部署、农林牧水以及村组动态。其中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情况和各村环境卫生整治是每周工作纪实的重点推送内容。家乡的新变化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缩影。而学习另一个平台的“每日物种故事”专题时我又会想到“曾经共生却未能共赴明朝”的动植物朋友。它们教会了我们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才能书写现代化的精彩篇章,展现新时代美好图景。
现阶段,我国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以及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愿景任务。村里从去年开始陆续安装了三相电和空气能取暖设备。农村取暖新模式“煤改电”的解锁,让我们正式告别了“火炉时代”。时光里的温暖怀念值得永存,“‘碳’先机 向未来”的蓝图同样敬请期待!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美丽中国万物并秀,万里河山多姿多彩,背后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追求,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的担当。敢于担当者,绝对不能当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而是要争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
工作单位:河套学院医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