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瓶水”开始,让节水成为一种习惯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11-21 19:44:38 浏览()次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近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北京市节水条例》立法工作情况汇报,强调各级党政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开展“光瓶行动”。

“一瓶水,一场会;会一散,扔一半”,这样的浪费在日常并不鲜见,积少成多着实触目惊心。尤其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各类活动、会议、论坛密集,一直是瓶装饮用水的使用大户。据粗略统计,北京每年会议使用瓶装水超过1200万瓶,按照10%的浪费率,仅一年便浪费100多万瓶“半瓶水”。而北京是资源型严重缺水的城市,“南水”支援下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也仅有150立方米左右,缺水是北京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面对城市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倡导全市上下特别是党政机关积极践行“光瓶行动”,很有针对性。

“节小流以成湖海”,顺利推进“光瓶行动”,找准细节、传导压力至关重要。平心而论,会场上之所以总有“半瓶子晃荡”,很多时候并非有意浪费,或是因为事务繁忙,开瓶喝两口便忘了;或是瓶子都一样,一不留神实在难以分辨自己刚才喝的是哪瓶。对此,相关方面持续在节水细节上下功夫,探索出大瓶换小瓶、矿泉水“实名制”、瓶身贴环保标签等创意,得到各方充分肯定。与此同时,北京更在完善法律法规、创新监督方式上做文章,将“光瓶行动”列入节水型机关建设考评工作,把用水总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持续开展重点单位和场所“光瓶”检查……事实说明,党政机关带头示范,以“压力”倒逼出较真劲儿,就能将节水意识压实到工作开展的“最后一米”。

践行“光瓶”,人人有责。其实,着眼更广泛的社会场景,除了“光瓶”,我们还可以“减瓶”,逐渐养成参加会议自带杯子的惯,会场也应该提供可以供自己接水的容器。会场之外,用完水龙头有没有拧紧?洗车、淋浴、洗衣用水是不是合理?在河湖边游玩时有没有乱扔垃圾?去年末,水利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对公众的节水意识、用水行为、节水义务提出了朴素具体的要求。“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个人都有必要对照于此,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节约用水,贵在日常,重在行动。从“半瓶水”开始,让节水成为一种惯,这是对生态环境负责,也是对未来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