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铿锵的话语直抵人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应有之义。
十年来,全国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重污染天数减少了87%;全国Ⅰ类—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84.9%,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2%……数字可能是枯燥的,触手可及的变化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真正得到提升。从雾霾频繁来袭到蓝天白云常在,从臭气熏天、鱼虾绝迹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从千疮百孔、山体裸露到绿意盎然、瓜果飘香,人民群众成为生态环境改善的直接受益者。
成绩有目共睹,征程未有穷期。当下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尽管幅度很大,但还是在中低水平上的提升,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还有差距,还需要接续奋斗。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新征程上,要守住守好民心,必须以更大力度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赢得人心、凝聚人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俯下身子听民声、察民意,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多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说的话群众才愿意听,做出的决策才能得到群众拥护。
要动真感情,更要拿出真本领。家门口的臭水河为什么总就治理不好?路边垃圾中转站的异味问题能不能解决?周边居民苦不堪言的工地施工“暴土扬尘”、噪声扰民问题怎么解决?……诸如此类,问题可能不大,但确实是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守住民心,就要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第一要务,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做到标本兼治。
黑臭水体问题曾是不少地方群众投诉的焦点之一。黑臭原因包括污水直排、雨污不分流、治理设施不到位、管网不配套等多方面,因此治理起来难度不小,需要认真研究、对症下药。但个别地方一味追求速度,采取了撒药治污、河底硬化等投机取巧的措施,治标不治本,群众自然不可能满意。成效好坏要由群众评判,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才能赢得群众的好口碑。在过去长达20年的时间里,练江流域400多万群众饱受水体黑臭之苦,当地百姓甚至一度认为这条河的病没救了。在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批评后,汕头市14位党政领导包干练江流域15条主要支流治理,包干领导每月至少一次在驻点现场办公。真正来到练江边,亲身感受河水黑臭的影响,自然就理解了百姓的苦、群众的难,激发起担当负责的使命感,把“光说不练”变为真抓实干。上下同心、劲往一处使,练江实现了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的蝶变。
要守住人民的心,就要积极回应群众的诉求,诚恳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直以来,群众投诉举报是生态环境部门发现问题线索的“金矿”。通过梳理群众日常投诉举报,可以发现大量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线索,按图索骥,精准出击。
在过去的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督查组共受理转办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面对这样一个量级的诉求,为了让群众得到满意答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举报受理、转办、核查、督办、回访工作机制,问题及整改情况都要向社会公开,保障“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着力啃“硬骨头”、消除“老大难”,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点赞。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必须持续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不断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践行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