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中国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协会 发布时间:2022-07-13 14:59:59 浏览()次
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指出了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对“十四五”时期治水工作进行部署,进一步明确治水策略,并提出具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完善,大江大河保护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工业水污染控制不断巩固深化,疫情相关医疗废水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水质优良(Ⅰ—Ⅲ类)水体比例为84.9%,比2015年提高18.9个百分点;丧失使用功能(劣Ⅴ类)水体比例为1.2%,比2015年下降8.5个百分点。全国水环境质量处于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人民群众身边的清水绿岸明显增多,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工作短板。如面源污染正在上升为制约我国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之一,水生态系统失衡问题严重,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和浪费现象突出,水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仍待提升。面对这些制约和挑战,做好下一步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
坚持统筹兼顾,增强大局意识。要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觉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动创新生态环保参与宏观经济治理的方式、手段和途径。一方面,加快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项目实施,为支撑经济平稳运行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促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要合理确定年度目标,既要做到尽力而为,也要做到量力而行。突出体现“稳”,引导各地将工作重心放在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提升质效上。在“进”的方面,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领域,力争在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三水统筹”,构建系统治理格局。在治水思路上,要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
坚持环保为民,聚焦群众身边突出问题。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创造更多更好的亲水空间。同时,在评价和考核中,不仅要设置“专业指标”,还要设计群众容易理解、判断、监督的“亲民指标”,把水污染治理工作办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面对水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任务,要有新思路新办法。要锚定精准治污的要害、夯实科学治污的基础、增强依法治污的保障,切实提高治污成效。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总结固化好的做法经验,改进和优化治理方式,既积极进取,又循序渐进,加快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和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标志性战役,加强水污染防治监督执法,完善水生态考核机制,不断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完善,大江大河保护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工业水污染控制不断巩固深化,疫情相关医疗废水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水质优良(Ⅰ—Ⅲ类)水体比例为84.9%,比2015年提高18.9个百分点;丧失使用功能(劣Ⅴ类)水体比例为1.2%,比2015年下降8.5个百分点。全国水环境质量处于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人民群众身边的清水绿岸明显增多,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工作短板。如面源污染正在上升为制约我国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之一,水生态系统失衡问题严重,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和浪费现象突出,水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仍待提升。面对这些制约和挑战,做好下一步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
坚持统筹兼顾,增强大局意识。要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觉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主动创新生态环保参与宏观经济治理的方式、手段和途径。一方面,加快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项目实施,为支撑经济平稳运行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促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要合理确定年度目标,既要做到尽力而为,也要做到量力而行。突出体现“稳”,引导各地将工作重心放在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提升质效上。在“进”的方面,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领域,力争在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三水统筹”,构建系统治理格局。在治水思路上,要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
坚持环保为民,聚焦群众身边突出问题。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创造更多更好的亲水空间。同时,在评价和考核中,不仅要设置“专业指标”,还要设计群众容易理解、判断、监督的“亲民指标”,把水污染治理工作办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不断优化工作方式方法。面对水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任务,要有新思路新办法。要锚定精准治污的要害、夯实科学治污的基础、增强依法治污的保障,切实提高治污成效。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总结固化好的做法经验,改进和优化治理方式,既积极进取,又循序渐进,加快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和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标志性战役,加强水污染防治监督执法,完善水生态考核机制,不断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